2012年國家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6)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是因為它不但歷久彌新,而且常讀常新。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經典之書,不同年齡讀有不同年齡的體會,不同境遇讀有不同境遇的領悟。小時候背誦經典,可能還不能領會其中要旨,但是背熟了,就成為一個人知識積累的一部分,長大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會慢慢領會其中的精髓。這就是所謂“熟讀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的道理。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經典何以為經典 B.經典能常讀常新
C.經典閱讀具有階段性 D.經典的精髓需慢慢領會
2.梅蘭芳不像絕大多數因媒體包裝而走紅的明星那樣瞬間就被人們忘卻,他并不是因《一縷麻》、《牢獄鴛鴦》之類的新編劇目獲得觀眾愛戴,而是由于在《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汾河灣》這些傳統戲的表演中,既恪守規矩,又能超越前人。雖因大眾媒體的鼓動,經歷過一段除舊布新的喧囂時光,終因回歸傳統風范而成為一代宗師。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A.梅蘭芳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媒體英雄人物
B.梅蘭芳的藝術之樹長青,是因他有深厚的傳統藝術積淀
C.梅蘭芳的成功之路,就是我國京劇的成功之路
D.梅蘭芳是如何成為京劇觀眾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藝術家的
3.從眾心理,是社會心理的普遍現象之一。所謂從眾,是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意見,使自己的言語、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從眾,即群體能產生壓力,使人們的思想在壓力下趨于一致。
這段話支持了這樣一種論點:
A.在實際工作中,工作群體應當更為強調人的個性
B.個體對群體越信任,個體的行為就越容易趨向群體行為
C.從眾心理在實際工作中產生的是消極的效應
D.個體從眾達到一致或是被迫服從,或是自愿接受
4.近年來,北半球極端寒冷事件的頻繁發生,使得人們對全球變暖趨勢的質疑日益升溫。俄羅斯氣象界最近再次提出了“冰河理論”,他們認為,由于太陽活躍度減弱等原因,釋放到地球的能量正在減少,而這恰恰是過去幾次地球冰河期的主因之一。因此,未來100年地球的氣溫趨勢并非變暖而是變冷。然而“冰河理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提出,不過一直敵不過“變暖理論”。國際氣象學界的主流觀點仍支持變暖趨勢。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冰河理論”是對近年來北半球極端寒冷事件頻發的解釋之一
B.全球變暖趨勢有望緩解,地球可能進入冰河期
C.北半球極端寒冷事件頻發與氣候變化趨勢并無必然聯系
D.“冰河理論”有望取代“變暖理論”,但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5.從“返鄉潮”到“用工荒”,一方面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及時有力,經濟形勢不斷企穩回升向好。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國目前整體勞動力結構失衡等深層次問題。一邊是“就業難”,一邊卻是“用工荒”;一邊是企業對中高級技術人才“求賢若渴”,一邊卻是民工以缺乏專業技能者居多。要化解“用工荒”問題,除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之外,還需要以長遠眼光建立一整套長期穩定的工資增長激勵機制,同時應加大對中低勞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投資,讓民工在工作中得到價值的不斷提升。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闡述“用工荒”折射出的積極效應及消極影響
B.分析“用工荒”暴露出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應對舉措
C.指出提高農民工待遇是化解“用工荒”的關鍵
D.說明勞動力結構的失衡是導致“用工荒”的深層次原因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