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網
 自考動態  報考指南  考試政策  復習指導  課程設置  自考試題  自考就業  考生故事  助學單位  自考論壇 
 公共課: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經濟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法學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文學類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高校招生  網絡課堂

2012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第一章試題及答案

作者:   發布時間:2011-12-19 14:55:35  來源:育路教育網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自考圈
  • 論壇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A3.B4.A5.D6.C7.D8.C9.C
  10.C11.C12.B13.B14.D15.D16.D17.B
  18.C19.D20.D
  二、多項選擇題
   1.ABC2.ABCD3.ABCD4.BC5.ABD6.ABCD
  7.ABC8.ACD9.ABCD10.BCD11.BCD12.ABC
  13.ABCD14.ABCD
  三、簡答題
   1.答: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對中國發動武裝侵略蓄謀已久,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中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后,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通過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在中國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權。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變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因為如此,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2.答:近代中國工人階級最早出現于19世紀40~5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的在華企業中。19世紀60年代后洋務派創辦的大型軍用工業和民用企業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國民族企業中,又雇傭了一批工人。到194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工人階級總數達到200萬人左右。
  近代中國工人階級主要來源于城鄉破產失業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早期中國工人階級人數不多,卻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資產階級三重壓迫,工資低、勞動時間長、勞動條件惡劣,受剝削最深,革命性最強,而且它還有組織紀律性強、集中、團結、與廣大農民有著天然聯系等優點,因此是近代中國最革命的階級。
  3.答:中國資產階級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影響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買辦、商人、地主、官僚投資新式企業轉化而成。近代中國的買辦,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產物。他們最初是充當通商口岸外國洋行的雇員和代理人,在幫助外國資產階級積累資本的過程中,通過獲取傭金、分紅、利息等手段積累財富,并利用與外國侵略勢力及封建勢力的密切關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由于同外國資本主義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他們有的投資附股外國洋行,有的則投資洋務企業或協助洋務派官僚創辦和經營企業,也有的直接創辦和投資于民族工業。部分中國舊式商人如一些鹽商、沙船主、錢莊老板、票號商人等,或經營資本主義商業或投資于洋務企業與民族企業。還有一些華僑商人,在國內投資或回國創辦經營新式企業。一些地主、官僚,也開始把從地租剝削和貪污、搜刮積累起來的財富投資于工商業。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民族資本興辦的新式企業逐步發展起來。
  中國資產階級的來源不同,構成比較復雜。一部分是官僚買辦資本家。他們是大官僚與大買辦的結合,利用政治特權和和與外國資本的緊密聯系,在剝削勞動人民和擠壓民族資本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另一部分是民族資本家。他們經營的企業由于原始積累不足,大多數規模小,設備落后,并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及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壓迫,發展緩慢,始終未能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主要地位。同時,民族資產階級同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決定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表現出兩面性。他們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既有矛盾、斗爭的一面,又有依賴、妥協的一面。他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爭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徹底性,不可能引導中國的民主革命走向勝利。
  4.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國主義勾結、扶植封建勢力作為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除了帝國主義割占的地區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們主要是通過中國政府當局和各地的官僚、軍閥來統治中國人民。
  當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時,中國內部各階級、除一些叛國分子外,能夠暫時地團結起來舉行民族戰爭去反對帝國主義。這時,民族矛盾特別尖銳,階級矛盾暫時降到次要和服從地位。而當帝國主義與中國的反動統治階級結成同盟,用戰爭以外的形式共同壓迫中國人民,尤其是封建主義特別殘酷的時候,中國人民往往采取國內戰爭的形式去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同盟,而斗爭的矛頭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國的封建政權,這時階級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當國內戰爭發展到從根本上威脅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時候,帝國主義勢力甚至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援助中國的反動派。這時,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完全公開站在一條戰線上。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
  5.答: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緊密聯系的。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是要通過革命才能實現的。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狀況,是要通過現代化、發展生產力才能實現的。前者為后者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續和追求的目標,二者共同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
  6.答: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歷史災難。
  第一,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占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了索賠款,搶掠財富,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第二,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反抗,使中國在政治上不再擁有完整的主權。
  第三,通過不平等條約的特權,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在經濟上形成了對它們的依附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成了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
  第四,在傳教的名義下,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為侵略中國制造輿論,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7.答: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列強并沒能實現瓜分中國圖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列強之間的矛盾和妥協,并不是瓜分中國的陰謀破產的根本原因。因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世界各地爭奪殖民地時,都存在著利害沖突,它們在瓜分非洲和東南亞時,都是如此。它們或者通過協商,或者直接采取戰爭的手段,還是把非洲、東南亞地區等瓜分了。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在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時期,中國人民以其不畏強暴、敢與敵人戰斗到底的英雄氣概,打擊和教訓了帝國主義者,使它們不敢為所欲為地瓜分中國。正是包括義和團在內的中華民族為反抗侵略所進行的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戰斗,才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滅亡中國的圖謀。
  四、辨析題
   1.參考答案:錯誤
  殖民主義是適應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而產生的,它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演進而發展,是西方強國對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人民的剝削、掠奪和壓迫、奴役。它是為資產階級剝削國內外人民、建立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服務的。
  西方殖民主義勢力來到東方,并不是為了使東方國家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為了把他們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自己在經濟上、政治上的附庸。
  2.參考答案:錯誤
  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但由此推出“近代中國的所有地區,在所有時期都是半殖民地”是錯誤的。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進入近代社會。隨著列強的侵略,中國的主權一步步淪喪,完全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在相當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國人民的抗爭,中國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同時,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門戶,把中國卷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之中。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但在中國農村中,封建的生產關系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依然占著顯然的優勢。這樣,中國的經濟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經濟,也不是完全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了。所以說,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及其特征,是隨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結合的加深而逐漸形成的。它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而且在不同歷史階段和不同地區有所差別。在某些時期,中國的某些地區甚至淪為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殖民地,如香港、臺灣和九?一八事變之后的東北就是這種情況。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革命根據地則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社會。因此說近代中國所有地區所有時期都是半殖民地是不準確的。
  3.參考答案:這種表述不準確。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況。其中有:中華民族與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等。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但這對矛盾和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交織在一起的。帝國主義勾結、扶植封建勢力作為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除了帝國主義割占的地區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們主要是通過中國政府當局和各地的官僚、軍閥來統治中國人民。
  4.參考答案:錯誤
  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列強并沒能實現瓜分中國圖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列強之間的矛盾和妥協,并不是瓜分中國的陰謀破產的根本原因。因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世界各地爭奪殖民地時,都存在著利害沖突,它們在瓜分非洲和東南亞時,都是如此。它們或者通過協商,或者直接采取戰爭的手段,還是把非洲、東南亞地區等瓜分了。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5.參考答案:錯誤
  經濟技術落后是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經濟技術落后并不意味著在戰爭中一定打敗仗。因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一再失敗,不僅僅因為武器裝備的落后,更由于統治階級實行錯誤的方針、政策,并壓制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即社會制度腐敗。
  五、論述題
   1.答:西方列強通過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中國已經完全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在相當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國人民的抗爭,同時也由于帝國主義列強間爭奪中國的矛盾無法協調,使得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征服中國,也使得它們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國。它們只能與中國的封建勢力、買辦勢力相勾結,共同壓迫、剝削中國人民,鎮壓中國革命。因此,近代中國盡管在實際上已經喪失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的地位,但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因此被稱作半殖民地。
  同時,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門戶,把中國卷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另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造成了某些客觀條件。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然而,西方列強并不愿意中國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進行直接的經濟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了某些發展,但是并沒有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在中國農村中,封建的生產關系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依然占著顯然的優勢。這樣,中國的經濟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經濟,也不是完全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社會性質,體現在近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兩者是密切結合、互相聯系的統一整體。這種既不是完全的殖民地,也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更不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體現著近代中國的特殊性,即基本國情。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主要問題、革命道路、革命風貌及革命前途等問題,均源于這種基本國情。毛澤東曾說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就是中國革命要從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實際狀況出發,而不是從書本出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的這種具體實際相結合。
  2.答:從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第三,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后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于不統一狀態。
  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后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3.答:從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間,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抗,這些斗爭具有重大的歷史作用。但是,歷次的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其原因,從中國內部因素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一是經濟技術的落后。而前者則是更根本的原因。
  第一,社會制度的腐敗。1840年以后,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王朝的統治階級,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御敵之策。許多官員、將帥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并常常壓制與破壞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腐敗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阻礙了中國人民群眾的廣泛動員和組織,這是近代中國歷次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經濟技術的落后。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后。19世紀中葉,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封建的中國已被遠遠拋在后面。但是,經濟技術落后并不意味著在戰爭中一定打敗仗。而當時的中國,不僅武器裝備落后,而且統治階級實行錯誤的方針、政策,并壓制人民群眾的動員。在這種情況了,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才一再失敗。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啟示我們:
  第一,在近代中國,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爭得民族獨立,必須充分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的力量,必須改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聯合統治中國的局面。
  第二,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落后的狀況。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這需要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民族壓迫和封建的腐朽勢力的反動統治。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真正強大,人民才能當家作主。
  六、材料題
  參考答案
  (1)材料1中亞當斯的論調并不符合歷史事實,這是在尋找借口,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開脫罪責。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是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擴張的需要。該論調說明西方列強在對華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閉關鎖國的狀態,客觀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解體,促使中國發生了資本主義因素,這是列強侵華的客觀后果,決不是主觀愿望,列強的最終目的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

熱門資料下載:
<
自考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自考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熱點專題
 
 自考熱點關注
                        MORE>>
學員報名服務中心: 北京北三環西路32號恒潤中心18層1803室(交通位置圖
咨詢電話:400-088-6518 傳真:010-51418040
育路網-百萬會員學習社區: 北京站 | 上海站 | 廣東站 | 河南站 | 天津站 | 山東站 | 安徽站 | 貴州站
1999-2011 育路教育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12189號-1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少妇久久网 | 亚洲国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欧美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男人天堂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