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一紙禁令能否“藥到病除”?
來源:浙江在線發布時間:2012-01-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園長:不正視亂收費根源“入園貴”難求解
“對公辦幼兒園來說,問題不是收費過高,而是政府定價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惠燕的話很有代表性。
馮惠燕說,目前該園執行的是北京市1997年制定的標準,保育費、托補費、住宿費加起來才330元,加上伙食費也不過千元。
“這樣的收費標準遠抵不上辦園成本,無法維持幼兒園的正常運轉。”馮惠燕說,正是因為成本太高,所以幼兒園才會找名目收費。
在采訪中,北京、濟南不少幼兒園園長堅持認為:物價不斷上漲,收費理由非常充分——如果不收就會虧損,教師發不出福利,幼兒園運轉不下去。
這一認識得到一些基層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山東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公澤指出:“幼兒園高收費,根本原因還是缺少財政支持。”
他舉例說,當地一家100個孩子的幼兒園,按市級一類標準收費計算,每月保育費收入僅為1.71萬元。但幼兒園需開設3個班,配備9名老師,僅工資性支出就占大頭,“只能收贊助費作補充。”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與亞洲國家、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學前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很低。學前教育投入至少應該達到整個教育投入的9%,但我國長期以來只有1.3%。“幼兒園要過上‘好日子’,投入不足,就會亂收費。”
針對有關部委出臺的高收費禁令,一些幼兒園負責人表示,文件的初衷是好的,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解決入園貴,需要有其他配套措施。”
出路:“入園貴”需要治理“入園難”更需解決
“對于學前教育來說,亂收費自然要治,但最‘痛’的是沒有幼兒園可上。”北京市民王先生的話代表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如果不能解決“入園難”問題,那么,規范幼兒園收費“能走多遠”令人擔憂。
王公澤坦言,濟南市僅歷下區就有近1.7萬名孩子要上幼兒園,根據規劃,明年將建設10個公辦幼兒園,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要解決孩子“入園難”問題,現在還得靠社會辦的幼兒園。
他認為,如果嚴格執行相關“禁令”,除非政府能對這些幼兒園給予財政支持,否則幼兒園只會大幅提高收費標準。如果不讓它高收費,大部分社會辦幼兒園將面臨生存問題,“以歷下區為例,會影響約1萬名孩子的入園問題。”
“規范收費,只是解決入托問題一個方面。加大政府投入,讓幼兒園回歸公益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應加快政府投入,盡快做大學前教育資源量。”儲朝暉說。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2年,北京計劃投入9億元,規劃建設并改擴建769所幼兒園。如今,北京市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已提高,從過去每人200元提高至1200元。
但這離實際需求仍有較大距離,更何況一些城市尚未行動起來。
民進中央副主席、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國家已明確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當務之急是完善制度設計,即中央財政、地方財政要明確投入比例,按照地域區別設計財政投入方式。“只有確保足額投入,才能真正解決幼兒園亂收費和入園難。”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