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腕踝針刺法-現代急癥刺灸法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布時間:2012-08-20
腕踝針刺法是在腕部和踝部特定部位針刺的一種特殊針刺方法。它是在《內經》有關皮部理論的啟發和指導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腕踝針刺法的探索雖早在本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而正式作為一種刺法由上海市針灸工作者提出并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則是在70年代初期。
腕踝針刺法的最鮮明的特點,它和傳統的針刺法強調“氣至而有效”的基本觀點相反,要求在針刺過程中不出現任何得氣感應,包括患者的主觀得氣感(諸如酸、脹、重、麻)和術者的客觀得氣感(諸如感覺針具沉、緊、澀、重等)。而腕踝針刺法的治療效應,正是依靠這種無針感來獲得的。為何針刺無針感而照樣能治病,有人推測可能與隱性得氣有關,但尚缺乏證據。但是20余年來各地針灸工作者所共同積累的經驗表明,腕踝針刺法在不少病癥中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別是它操作簡便、對機體損傷微小、安全、無針感,頗受醫家和病者歡迎,是一種有推廣價值的刺法。
適應病癥
腕踝針刺法的適應病癥相當廣泛,迄今已應用于多種急性病癥。它對疼痛性疾病,諸如血管性頭痛、腰扭傷、牙痛、關節痛、痛經等止痛作用明顯,起效迅速;對心律失常、急性乳腺炎、哮喘、癔病、急性結膜炎等也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