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概述-中醫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0-31

潰瘍性結腸炎亦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其病變主要局限于結腸粘膜,且以潰瘍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和粘液血便。此病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我國60年代國內文獻僅有零星記載,隨著對本病認識的深入和診斷手段的日趨完善,70~80年代有關報道急劇增多,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現代西醫學認為本病與感染、遺傳、精神、過敏,特別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但確切病因不明,鑒于本病具有反復發作,不斷加重,經久不愈,并有一定癌變率等,尋求有效療法顯得日益迫切。

中醫學沒有相應的名稱,一般將其歸人“腸涕”、“滯下”、“久瘌”、“便血”等范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腸擗”的記載,癥狀即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膿血”等,并提出以脈象來觀察預后。《金匱要略》創用白頭翁湯和桃花湯,以清腸解毒、溫澀固下之法進行治療,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隋代《諸病源候論》指出:“熱毒乘經絡,血滲腸內,則變為膿血痢,熱久不歇,腸胃轉虛,故痢久不斷。”對病機闡述較為深人。至宋代,陳無擇將本病病因歸納為外感六淫,內因臟氣郁結及飲食不當,縱情恣欲(不內外因)三類。金元時期朱丹溪提出據病之虛實治療:“壯實初病宜下,虛弱衰老久病宜升。”明清時期,醫家對本病的認識和實踐更加深入。如李中梓提出的“新感而實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虛者,可以塞因塞用”。迄今仍有其臨床價值。

現代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首篇報道,見于1958年。60年代以個案報道為主,亦有一定樣本的臨床觀察資料。強調本病為內癰,多采用冰硼散、錫類散、云南白藥、黃連粉等傳統常用外治的方藥。治法上,灌腸結合內服藥,取得較好的效果。70年代,灌腸之法盛行,藥物應用更為廣泛,除中藥外,還探索試用民間草藥,但進展不大。工作做得最多的是80年代,據統計,僅1980~1989年有關本病的臨床文章就達200余篇,在諸多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治療方法上,近年來通過對內服藥(包括辨證的專方治療)、灌腸、中西醫結合、內服藥與灌暢相結合這四種方法的比較,認為以中藥內服加灌腸較為合理,體現了標本兼治;在方藥上,益氣活血方藥日益受到重視,和傳統效果肯定的健脾益氣、清熱祛濕方藥進行對照,發現其有效率并無差異。另外通過中、西藥物的對照觀察,結果表明,中藥治療本病的療效顯著高于西藥。從1165例臨床療效分析,總有效率為94.76%,證實中醫治療效果顯著。

為了探索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機理,近年來已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實驗動物模型證實,中藥對結腸損傷有明顯的修復作用。中藥灌腸尚能抑制機體淋巴細胞的轉化和增殖,以減弱免疫反應。并可解除腸道痙攣,抑制腸蠕動。通過對患者觀察也發現,治療后的淋巴細胞轉化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提示本病的向愈與免疫功能的恢復有一定關系。另外,有人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進行藥理實驗,結果證明,健脾溫陽中藥有明顯的強壯作用,并有促進凝血、改善微循環和調節平滑肌張力等作用。以上均表明,中醫藥治療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確切的。

進一步將辨證與辨病、整體與局部治療有機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中西醫所長來提高本病的療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 在线能看三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