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工程項目進度控制(2)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4
1、H工作尚有總時差幾天。
答案:1天,工作H原有總時差:EFH=1+1=2天,第5天檢查時,工作H已拖后1天,此時H的總時差為:EF/H=2-1=1天。
2、上圖中,若允許計劃工期改變,且后面不再拖延工期,則總工期會怎樣?。
答案:拖后1天。
說明:首先確定關鍵線路與關鍵工作,在時標網絡計劃中,沒有波折線的線路就是關鍵線線路,這樣可以確定工作E、G均為關鍵工作,工作H為非關鍵工作;在第五天檢查時,工作G超前計劃1天,而工作E、H均拖后1天;工作H的總時差原為2天,實際偏差1天小于其總時差2天,不會影響總工期,但會影響其緊后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因關鍵工作E拖后1天,所以總工期會拖后1天。
3、若允許計劃工期改變,且后面不再拖延工期,則H工作尚有總時差幾天?
答案;2
說明:工期拖后1天,則工作J總時差變為2天,工作H的總時差為0+2=2。
[例4]某分部工程時標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當計劃執行到第3天結束時檢查實際進度如前鋒線所示,檢查結果表明( )。
A、工作A、B不影響工期,工作C影響工期1天;
B、工作A、B、C均不影響工期;
C、工作A、C不影響工期,工作B影響工期1天;
D、工作A進度正常,工作B、C各影響工期1天;
答案:C
說明:第3天檢查時所涉及的工作為:A、B、C;其中A、B為關鍵工作,C為非關鍵工作;工作A在檢查時與原計劃進度相同,不影響總工期,工作B為關鍵工作且拖一天,所以影響工期1天,工作C原有總時差為2天,檢查時拖后1天,未超過總時差,不會影響總工期,但會影響其緊后工作F的最早開始時間。
(5)列表比較法。當工程進度計劃用非時標網絡圖表示時,可以采用列表比較法進行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
(二)分析產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進度拖延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對進度拖延原因分析可采用因果關系分析圖。影響因素分析表,工程量、勞動效率對比分析等方法,詳細分析進度拖延的各種影響因素,及各因素影響量的大小。進度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有:
(1)工程項目各相關單位之間的協調配合。
(2)工程變更。
(3)風險因素。
(4)工期及相關計劃的失誤和管理過程中的失誤。
(三)分析進度偏差是否影響到其后續工作和總工期
當某項工作發生實際進度偏差時,要分析該進度偏差是否影響到其后續工作的進展以及是否影響了總工期,這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借助網絡計劃進行判斷。根據該項工作是否處于關鍵線路、其進度偏差是否超過該項工作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來判斷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的影響。例如:由于業主方對即將投入施工的某工程材料的要求發生改變而需要重新進行采購時,如該工作不是關鍵工作(即不在關鍵線路上),其材料的重新采購不一定會影響到總工期和后續工作;如再繼續分析發現采購時間超過了該項工作的自由時差而未超過總時差,則此次變更只影響到了后續工作而未影響到總期。
進度偏差的分析判斷過程如下圖所示。通過分析,進度控制人員可以根據進度偏差的影響程度,制訂相應的糾偏措施進行調整,以獲得符合實際進度情況和計劃目標的新進度計劃。
進度偏差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影響分析過程圖
(四)采取進度調整措施,調整項目進度計劃
1.調整工作順序,改變某些工作間的邏輯關系
當工程項目實施中產生的進度偏差影響到總工期,且有關工作的邏輯關系允許改變時,可以改變關鍵線路和超過計劃工期的非關鍵線路上的有關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
2.縮短某些工作的持續時間
這種方法通過采取增加資源投入、提高勞動效率等措施來縮短某些工作的持續時間,以保證按計劃工期完成該項目。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網絡計劃中某項工作進度拖延的時間已超過其自由時差,但未超過其總時差。當一項工作拖延的時間未超過其自由時差時,這種拖延對后續工作沒有任何影響,該項工作仍可正常進行,不需為此再作什么調整;當一項工作拖延的時間已超過其自由時差時,這種拖延對其后續工作必有影響;然而,由于其拖延的時間尚未超過總時差,其后續工作還有相應的自由時差來彌補這個拖延,所以,它對進度計劃總工期并無影響,但當后續工作開始的晚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損失,如設計工作拖延造成施工延遲,從而產生人力、機具的窩工浪費并由此引起合同糾紛和索賠。因此,尋求合理的調整方案,把進度拖延對后續工作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是咨詢工程師的以項重要工作。
[例5]某工程項目雙代號時標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該計劃執行到第4周下班時刻檢查時,其實際進度如圖中前鋒線所示。試分析目前實際進度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進度調整措施。
某工程項目時標網絡圖
[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只有工作B的開始時間拖后2周,而影響其后續工作E的最早開始時間,其他工作的實際進度均正常。由于工作E的總時差為3周,故此時工作B的實際進度不影響總工期。
該進度計劃是否需要調整,取決于工作B和E的限制條件:
1)后續工作拖延的時間無限制。如果后續工作拖延的時間完全被允許時,可將拖后的時間參數帶入原計劃,并化簡網絡圖(即去掉已執行部分,以進度檢查日期為起點,將實際數據帶入,繪制出未實施部分的進度計劃),即可得調整方案。例如在本例中,以檢查時刻第4周為起點,將工作B的實際進度數據及E被拖延后的時間參數帶入原計劃(此時工作B、E的開始時間分別為第4周和第6周),可得如下圖所示的調整方案。
后續工作拖延時間無限制時的網絡計劃
2)后續工作拖延的時間有限制。如果后續工作不允許拖延或拖延的時間有限制時,需要根據限制條件對網絡計劃進行調整,尋求最優方案。例如在本例中,如果工作E的開始時間不允許超過第5周,則只能將其緊前工作B的持續時間壓縮為3周,調整后的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如果在工作B、E之間還有多項工作,則可以利用工期優化的原理確定應壓縮的工作,得到滿足E工作限制條件的最優調整方案。
后續工作拖延時間有限制時的網絡計劃
(2)網絡計劃中某項工作進度拖延的時間超過其總時差。如果網絡計劃中某項工作進度拖延的時間超過其總時差,則無論該工作是否為關鍵工作,其實際進度都將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產生影響。此時,進度計劃的調整方法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項目總工期不允許拖延。如果工程項目必須按照原計劃工期完成,則只能采取縮短關鍵線路上后續工作持續時間的方法來達到調整計劃的目的。這種方法實質上就是前面所述的工期優化方法。
2)項目總工期允許拖延。如果項目總工期允許拖延,則此時只需以實際數據取代原計劃數據,并重新繪制實際進度檢查日期之后的簡化網絡計劃即可。
3)項目總工期允許拖延的時間有限。如果項目總工期允許拖延,但允許拖延的時間有限。則當實際進度拖延的時間超過此限制時,也需要對網絡計劃進行調整,以滿足要求。
具體的調整方法是以總工期的限制時間作為規定工期,對檢查日期之后尚未實施的網絡計劃進行工期優化,即通過縮短關鍵線路上后續工作持續時間的方法來使總工期滿足規定工期的要求。
(3)網絡計劃中某項工作進度超前。在建設工程設計階段所確定的工期目標,往往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而確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時間上的任何變化,無論是進度拖延還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他目標的失控。如果這項工作超前完成對后續工作的協調不會帶來什么影響,這時對其無須進行調整。但當該工作提前完成,會打亂對人、材、物等資源的合理安排,造成協調工作的困難和項目實施費用的增加時,即應通過減少資源投人量或改變資源分配的方法對其進度進行調整,使其進度減慢,以使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