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類—灶心土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11-06
【別名】伏龍肝
【來源】本品始載於《別錄》。為燒柴草灶內中心的焦黃土。全國農村有。
【采收加工】從燒柴草的灶中心取出的焦黃土,不需炮制。
【中藥規格】一般不作商品,多為自備,以塊大,色紅褐,質細軟者為佳。
【藥材性狀】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質較硬,但易砸碎,并有粉末脫落,斷面細軟,色稍深,常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
【成份】本品主要含硅酸、氧化鉛、氧化鐵,此外,尚含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等。
【藥理作用】動物實驗,能減輕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嘔作用。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應用】溫中止血,止嘔,止瀉。主治虛寒吐血,便血崩漏,嘔吐反胃,妊娠惡阻,脾虛久瀉。
【藥材用法】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用60~120g,煎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