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兒藤-以毒攻毒類藥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07
別名:卵葉娃兒藤(通稱)、白龍須、哮喘草(廣東湖南),三十六蕩、三十六根(廣東、廣西),落地金瓜、關腰草、藤細辛、土細辛(廣西),竹消(廣東),黃芽細辛、急解索(湖南),藤霸王、小霸王(云南),雙飛蝴蝶,老虎須。
性味功效:根:味苦、辛,性溫,有毒。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
臨床應用:適用多種血液系統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淋巴肉瘤等,也試用于其他腫瘤。
常與豬殃殃、青黛、鳳尾草、七葉一枝花等配伍用于治療瘀毒內阻、熱毒壅盛的白血病。
常用夏枯草、天葵子、漏蘆等配伍用于治療氣滯血瘀、痰火膠結的淋巴瘤。
此外,本品民間常用于風濕骨痛和跌打損傷,亦治療小兒驚風痰喘、胃痛、毒蛇咬傷等。
用法用量:每日3~10g,水煎服。娃兒藤總堿注射劑(每1ml含總堿1mg),成人每天15~16mg,小兒每天用量0.3~0.4mg/kg體重,皆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治毒蛇咬傷用全草鮮品30~60g搗爛外敷。
注意事項:內服本品或注射劑用后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長期應用可有神經毒性,要注意肝腎損害和血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