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養生哲學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莊子,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戰國著名哲學家。所著《莊子》(又名《南華經》)不僅創新和發展了道家的理論體系,而且在養生學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詣,對《內經》及其后世養生學的逐步成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順應自然   緣督為經

莊子提倡順應自然的養生哲學。他在《養生主》篇中曰:“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督脈居人身之中,不偏不倚,以此作為行事的準則,自然可以健康長壽,頤養“天年”。隨之,莊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來闡明這個觀點。養生首先要順應自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內經》中所倡導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

虛靜恬淡   忘我無欲

莊老之學,提倡“清靜無為”。何為“清靜無為”?就是重在養神。莊子以薪比喻人的身體,以火比喻人的心神,薪可以燃盡,而火是沒有盡期的。而要做到“清靜無為”,就要“忘我”,而“無欲”則是“忘我”的前提。莊子在《庚桑楚》篇中指出: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容易擾亂人的意志;容、動、色、理、氣、意六者,容易束縛人的心靈;惡、欲、喜、怒、哀、樂六者,容易影響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不為也。”此文是說,這二十四種內容不在胸中作怪,內心平正就能安靜,安靜就能明徹,明徹就能順應自然。在《天地》篇中還指出:無色亂目,五聲亂耳,五臭熏鼻,五味濁口,五曰取舍得失迷亂心竅,“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莊子認為,只有去掉“四六”,除去“五害”,才能達到“忘我”的境地。沒有了食、色、名、利等索取的欲望,心神才能“清靜”無濁,“靜則無為,無為則俞俞(愉快的樣子),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在《刻意》篇中還說到,純粹而不混雜,虛靜純一而不變動,恬淡無為,行動循乎自然,這才是養神的方法和準則。所以,莊子《天道》強調,“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導引吐納  動靜結合

莊子不僅崇尚老子“致虛極,守靜篤”的虛靜之觀,而且還崇尚像彭祖那樣導引吐納、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他在《刻意》篇中說:“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彭祖是一位長壽老人,他經歷了嚳、堯、舜、夏、商、周等六個朝代。彭祖養生術比較豐富,導引吐納是其中一種。在《莊子》一書中有許多導引吐納的事例,如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達到了忘身的境界(見《齊物論》);孔子的學生顏回練功時,達到了“坐忘”的境地,什么是“坐忘”?“坐忘”就是“損之又損”的悟道方法,“為學日進,為道日損”。做學問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講“日進”,就是做加法;悟道則是一個消減的過程,所以講“日損”,就是做減法,要減去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名利,太多的是非,最后歸于平淡。養生之法,還要注意動與靜的結合,莊子道:“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竭。”所以要把形體鍛煉與精神調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與陰同德,就像大地一樣,厚德載物;與陽同波,就像九天之上,自強不息。動靜之間,營衛周流,氣血無郁,何患之有!《刻意》篇中的“吐故納新”與“熊經鳥申”兩個詞,已為氣功界的指導用語,前者還被作為政治熟語所引用,足見影響之深。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国产精品区一99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免费国产午夜电影视频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亚洲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