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籍輯“海”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1.髓海:指腦。髓上能于腦。《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素問·五臟生成篇》:“諸髓者,皆屬于腦。”故腦為髓海。
2.血海:指沖脈。《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王冰注:“沖為血海指肝臟。《素問·五臟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行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何者,肝主血海故也。”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
3.氣海:指膻中,又名上氣海,是宗氣匯聚發源之處。《靈樞·海論》曰:“膻中者為氣之海。”指丹田,又名下氣海(《類經附翼》),是氣功意守部位的名稱。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任脈。
4.水谷之海:指胃。《靈樞·五味篇》曰:“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由于是飲食匯聚的場所,水谷之氣發源于胃”,因此,《靈樞·海論》曰:“胃者,水谷之海。”
5.十二經之海:指沖脈。因為沖脈起源于胞中,并在此分為三支,與其他經脈有廣泛的聯系,有總領調節十二經氣血的作用,故《靈樞·海論》曰:“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
6.經脈之海:指沖脈。語出《針灸甲乙經》:“沖脈者,經脈之海也。”
7.經絡之海:指沖任脈。《靈樞·五音五味篇》曰:“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行背里,為經絡之海”。
8.陰脈之海:指任脈。因為足三陰在在小腹與任脈相交,左右兩側陰脈通過任脈而相互聯系,總領一身之陰經,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