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造就了大批著名醫家

來源:中華中醫網發布時間:2013-05-07

光輝燦爛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了歷代眾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等,其中也有一大批著名醫家。

自漢武帝依從董仲舒奏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而這個時期正是中醫的發展時期。儒家最根本的道德原則是孝,其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仁,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其中又以濟世利天下為最高理想。

醫者,仁術也。在古人看來,做官與行醫,為良相與做良醫,都是濟世利天下,其本質是一致的。因而掌握醫術往往被看作是每一個人,特別是儒士們的一種義務。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晉代皇甫謐說得更深刻:“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游魂耳。若不精于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無以濟之。”(皇甫謐《甲乙經序》)正是基于這一點,張仲景棄高官而不做,潛心于醫學,“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出了不朽的《傷寒雜病論》,實現了他“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序》)的愿望。

中州自古多名醫。在這塊土地上,除了偉大的醫圣張仲景之外,還有許多杰出的醫學家。早在商代初期,就有商湯的宰相伊尹著《湯液本草》發明了湯劑。又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杰出庖人,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飪之圣”、“中華廚祖”。伊尹是開封縣人(一說是伊川大莘人)。早期的醫方大家,晉朝的范汪是河南許昌人,他著有《范汪方》。較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褚氏遺書》的作者,南朝的褚澄是河南禹縣人。唐代的針灸和中藥名家甄權是河南扶溝縣人,壽103歲。唐代名醫張文仲為高宗時御醫,是治療風病專家,著《療風氣諸方》,為洛陽人。對癆病(結核病)提出獨到見解,著有《骨蒸病灸方》一卷的崔知悌是鄢陵縣人。中國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的作者,唐代的孟詵是河南省汝州市人。北宋著名的醫方類書《太平圣惠方》的作者王懷隱是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的兒科專家,編寫《小兒藥證直訣》,使錢乙學說得以傳世的閻孝忠是河南許昌人。北宋仁宗時,“校正醫書局”中整理古醫書的高手有好幾位河南人。如掌禹錫撰《嘉佑本草》為郾城人,孫兆、孫奇完成《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均為汲縣(今衛輝市)人。北宋末期的著名醫家,《雞峰備急方》(又稱《雞峰普濟方》)的作者張銳是河南鄭州人。南宋的傷寒大家,《傷寒補亡論》的作者郭壅是河南洛陽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的代表金代張子和是河南蘭考縣(一說民權縣)人。元代名醫滑壽祖籍是河南襄城縣人,他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對《內經》和《難經》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著的《診家樞要》和《十四經發揮》分別是診斷學專著和針灸專著,均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著名的醫史專家,明代的李濂是河南開封人,他的《醫史》十卷,是我國首次以“醫史”命名的醫學史專著,書中為張仲景、王叔和、王冰等人補寫了傳記。清代名醫,《嵩崖尊生全書》的作者景日眕(zhěn)是河南登封縣人。清代溫病學家,《寒溫條辨》的作者楊栗山是河南夏邑縣人。清代著名的植物學家,撰寫《植物名實圖考》,而對世界醫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吳其浚,是河南固始縣人。等等,不再一一列舉。這些著名的醫家,猶如璀璨的群星,照亮了中醫學發展的歷史道路。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在线小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