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前景展望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前景展望
中醫藥學是我國醫學科學的特色,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藥學幾千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繼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時代先進科學技術和知識,逐步豐富和發展自身的歷史,也是在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醫療需求的氛圍中求發展的歷史。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中醫藥的發展具有了良好機遇和優越條件,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這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展現了廣闊美好的前景。
1、中醫藥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進入21世紀,生物科學、基因工程、納米技術等新成果不斷涌現,中醫藥學與自然科學的交融已成為歷史的必然。由于人類生存環境和自然條件的變化,人類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方面。人們的健康觀念和醫療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些年來,中醫藥引起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面對疾病譜的變化和環境污染,以及化學藥品毒副作用、耐藥性的影響,寄希望于中醫藥發揮特色優勢,來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醫藥的傳播與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中醫藥要想走向世界,被各國人民所接受,就必須具備符合國際上通用的解釋語言、名詞術語、檢測方法和質控標準。只有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才能加速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更好地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以上可見,中醫藥現代化不僅僅是自身發展的問題,更是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國際社會和人類健康的需要。
2、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已有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中醫藥現代化已被社會所廣泛認同,并開展了一些基礎性工作,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目前,全國有中醫醫院2682所,中醫人員33萬人,全國中醫醫院2001年門急診服務量約2億人次。全國共有高等中醫藥院校25所,在校學生8.3萬余人,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教育體系。我國有94所中醫藥科研機構,近年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一批綜合性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更多地參與到中醫藥的科研活動中。我國現有中藥工業企業1100余家,生產品種8000多個、劑型40多種;中藥工業總產值547.3億元,占醫藥產業的18.63%;實現利潤54.8億元,占醫藥產業的44.2%。
另外,我國現存的中醫藥典籍就有8000余種,記載的處方60000余首。資源調查表明,現有中藥資源種類就有12000多種,已有200多種進行人工栽培。而且世界上有巨大的植物資源可以開發利用,為中醫藥世界范圍的應用和研發提供了潛在的資源條件。
近年來,中醫藥科研人員對中醫藥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中醫“證”的現代科學基礎、針刺鎮痛原理和經絡的研究以及中藥復方配伍理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血液病、皮膚病等疑難危重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戒毒也取得了可喜的苗頭。基本闡明了120種中藥材的化學成分,通過了代表性經典方的現代研究,初步說明了中藥復方多種有效組分通過多種途徑作用于人體多個靶點而發揮整合調節的優越性。中藥生產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十五”時期,發展“現代中藥”,“大力發展中醫藥,促進中西醫結合”等被列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又被國家列為重大科技專項。由國家科技部等8部門制定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即將頒布。這些都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3、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前景輝煌
到21世紀中葉,我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在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若干年的奮發努力,在不遠的將來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將呈現更加輝煌的前景。1.中醫藥學術水平大大提高,中醫藥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并有新的突破。2.中醫醫療服務領域擴大、質量提高,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國將形成能夠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功能完善、服務良好的中醫醫療保健體系。3.中藥產業化得以實現。一系列適應國際需求的中藥創新產品將不斷面市,中藥企業的技術設備水平和研發能力大大提高,將會形成若干代表我國中藥產業化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中藥跨國產業集團。我國中藥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有較大的提高,真正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做出較大貢獻。 4.中醫藥更廣泛的走向世界。
相信不久的將來,中醫藥必將融入國際主流社會,成為世界各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組成部分。中醫藥的診所、學校以及生產貿易機構將如同雨后春筍般遍及世界各地。中藥的國際貿易額將大幅度提高,成為國際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服務的人群進一步擴大,為維護和增強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