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中醫藥篇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8
中國古代中醫藥篇
中國醫學是一個豐富的寶庫,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公元前221年前)就出現了內容系統的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寫成《傷寒論》;明代的醫學家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他們把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匯集成寶貴的醫學資料,對醫藥學的發展和醫藥學理論的系統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中醫學方面,我國有“望、聞、問、切”,辨證施治的診治方法。在針灸、按摩、氣功、正骨等方面,有獨特的治療、養生、健身方法。在中藥學方面,我國對三千多種植物、動物、礦物藥材的性能、功效、用法都有詳細的研究和記載,并配制成湯劑和丸、散、膏、丹等不同類型的成藥。
中國的醫藥學為人們戰勝疾病、提高身體素質,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