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全球標準統一
來源:新浪網發布時間:2013-06-01
傳統中醫的奇經八脈翻譯為eightextrameridians,任、督二脈分別譯為conceptionvessel(CV)與governorvessel(GV)……3000多條中醫名詞都有了國際統一的英文名。《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名詞術語》16日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頒布。該書是傳統醫學全球化發展的里程碑,為從事傳統醫學的醫務人員、在校學生、立法人員以及西方國家傳統醫學學生及從業人員提供了統一標準。
據介紹,中、韓、日等國家專家經過4年來的努力,完成了WHO對傳統醫學術語國際標準的制訂任務,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研究邁上了新臺階。該標準包括總類、基礎理論、診斷學、臨床各科、治療學、針灸(學)、藥物治療、傳統醫學典籍等8大類,3543個詞條。每個名詞都有序號、英文名、中文名及定義/描述。其中,傳統醫學典籍部分的術語按照序號、中文名、拼音、作者/編者、成書年代、國家、英文名稱的順序編排。
中國的傳統醫學對日本、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及地區影響深遠,根據不同的國情,形成了中醫學、日本漢方醫學、韓醫學、越南醫學等傳統醫學。在西太平洋地區,它們被統稱為“傳統醫學”。隨著近年來傳統醫學的不斷發展和傳播,為了滿足在醫療實踐、教育、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不斷增長的迫切需要,制訂一個傳統醫學術語的國際標準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參與研究制訂該標準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謝竹藩介紹,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的組織協調,在中、日、韓等國家地區專家的共同研究協商下,最終確定了3543個詞條。本次收錄的條目在翻譯時有四項標準反映傳統醫學實質、避免采用拼音、不造新詞、與WHO標準一致。他表示,傳統醫學從沒有規范到有標準,為今后傳統醫藥標準化建設打下了基礎。
在WHO西太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下,該標準將成為教材編寫、信息交流的參照標準。每隔3至5年,還將對該標準進行完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