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濕熱郁蒸胎黃的治療
來源:環球醫學網發布時間:2014-09-12
濕熱郁蒸胎黃的治療是2014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小編整理如下,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證候:面目皮膚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哭聲響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深黃,舌質紅,苔黃膩。
分析:此為陽黃證。濕熱之邪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故面目皆黃;熱為陽邪,故黃疸色澤鮮明;熱甚于內。故門渴唇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茵陳蒿湯加味。
常用藥:茵陳、梔子、大黃清熱利濕退黃,佐以澤瀉、車前子利尿化濕,黃芩、金錢草清熱解毒。
熱重加虎杖、龍膽草清熱瀉火;濕重加豬苓、茯苓、滑石滲濕利水;嘔吐加半夏、竹茹和中止嘔;腹脹加厚樸、枳實行氣消痞。
若黃疸動風,見神昏、嗜睡、抽搐,治宜平肝熄風,利濕退黃,方選羚角鉤藤湯加減。常用藥:羚羊角粉(另沖)、鉤藤、天麻、茵陳、生大黃(后下)、車前子、石決明、川牛膝、僵蠶、梔子、黃芩等。
黃疸虛脫,見黃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蒼黃、浮腫、氣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溫,治宜大補元氣,溫陽固脫,方選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常用藥:人參、附子、干姜、五味子、麥冬、茵陳、金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