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13
(一)教學案例的基本結構要素
一般而言,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基本結構包括案例標題、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對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個部分。另外,有些案例還有附錄,主要是將一些有關案例主題的補充材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訪談記錄、能夠反映案例主題的數據和表格甚至學生的作業等放在案例敘述之后作為附錄。
1、案例標題。任何教學案例都需要有標題,標題最好能夠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題。一般而言,案例的標題有兩種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為案例的標題,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如《采摘前后》、《打人之后》、《整齊便利小柜格》等;另一種形式是將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題作為案例的標題,這就需要將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加以明確和歸納,如《磁鐵》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為《教師怎樣預設富有層次的引導問題》。
2、案例背景。所有的課堂事件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與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簡要介紹案例中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原因、條件等方面的基本情況,這些介紹對于讀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過程、評判案例中問題解決的策略是否合適等都非常重要。實際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過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發生過程這一“后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會導致不同的問題解決后果。對案例背景的敘述要簡明、清楚。
3、案例事件與過程。教學案例的主體就是對案例事件以及案例發生過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時候要圍繞著案例的主題,說明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產生了哪些突出的問題,原因有哪些,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反復、挫折和困難,問題解決的效果等。總之,要對事件發生、發展以至結局有較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發生的過程時,要注意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有目的地對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加以取舍。而且,對事件的描寫不是對事件過程的“場記式”的記錄,即不是將教學中所發生的一切都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而是應對已經發生的這一段過程的“教育學加工”,將與案例的主題相關的場景、話語與行為等進行詳細、客觀的描述,當然,在描述時要注意避免出現個人情緒和個人觀點的過度干預,在行文中不要出現對事件經過的價值評價和判斷,以免影響讀者對整個教學事件的認識。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節合情合理。
4、對案例的反思。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與反思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其實是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一種回顧與再分析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過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發生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自己對案例事件發生過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此類問題有什么樣的想法等等。當然,每一個教學案例的反思都會有所側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還是抓住案例撰寫者感觸最大的方面進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說教學案例除標題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案例反思三個基本的結構要素,并不是指每一個教學案例都必須分為這樣三個部分來寫,也就是說這不是教學案例的必須的寫作結構,而只要一個教學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幾個方面的相關內容就可以了。
(二)教學案例的幾種形式
雖然教學案例有基本相同的結構要素,但卻可以有不同的寫作形式。常見的教學案例的形式主要有實錄式、敘事式和概述式。
1、實錄式
實錄式的教學案例是指將教育教學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來的一種案例寫作形式。實錄式的案例主要以師生雙方的對話、行為以及當時的各種具體情境和細節描述為主,重在突出事件過程的真實性。但實錄式的教學案例寫作不是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文字錄像”,我們所強調的這種真實記錄并不是指對教育教學過程的一種沒有選擇的平鋪直敘,更不是指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詳細記錄,而是需要案例撰寫者根據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進行有目的性地選擇和創造性地思維加工和組織,即從發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諸多事件中選擇那些能夠反映案例主題的人物之間的對話、師生雙方的行為以及有意義的情境與細節進行詳細地描述,以便使案例描述能夠突出案例的主題,體現矛盾沖突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就是說,并不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都需要寫進案例中,案例的內容可以根據案例的主題對教育教學活動有適當的調整。這樣的表述方式更增強了案例描述的現場感,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實錄式的案例寫作方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由于這種形式與教師熟悉的教案等有類似之處,所以也常常為初學案例研究的教師所采用。
2、敘事式
敘事式的教學案例是將教育教學事件以故事敘述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寫作形式的案例一般都具備時間、地點、人物與情節等故事要素,抓住教學活動中師生行為的故事性,在敘述時將教育教學中所發生的事情結構成故事娓娓道來。敘事式的案例寫作比較注意突出事件的情節性,甚至有的時候還追求情節的起伏感,常常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由于敘事式的案例具有較強的文學色彩,所以有助于增強案例的可讀性,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在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中獲得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教育意義的體悟。在運用敘事式的案例寫作時,需要避免的是為了過于追求“文學意蘊”而丟棄了“教育學意蘊”,即因為過于追求教學案例的故事性,反而忽略了教學案例所應有的教育意義,出現故事情節沒有圍繞教學案例所反映的主題而展開、或者故事內容與案例主題毫無關系等情況。在寫作過程中要把握住一點,即敘事只是一種形式,案例中的故事內容是為了反映案例的主題,故事的情節發展必須有助于案例主題的體現。
3、概述式
概述式的教學案例是指將教育教學活動過程進行概括式描述,并且在描述的過程中夾敘夾議。這種寫作方式常常用于系列教育教學過程的案例描述,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的教育教學中可能發生了很多與案例所反映的主題相關的活動,但在撰寫案例的時候不可能把所有內容全部都進行完整的描述,這時候就需要案例撰寫者對很多活動和情節進行簡明扼要地高度概括,將整個事件中的主要環節和關鍵情境加以呈現,這樣既可以使讀者在閱讀時能清楚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又不至于使案例敘述太過于細碎和繁瑣。當然,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概括描述必須是圍繞著案例的主題而進行的。而且,在文字概括的時候也需要避免出現帶有強烈個人情緒色彩和價值判斷的議論。
教學案例研究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進行日常教育科研的方法。教師通過開展教學案例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科研能力。
一般而言,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基本結構包括案例標題、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對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個部分。另外,有些案例還有附錄,主要是將一些有關案例主題的補充材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訪談記錄、能夠反映案例主題的數據和表格甚至學生的作業等放在案例敘述之后作為附錄。
1、案例標題。任何教學案例都需要有標題,標題最好能夠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題。一般而言,案例的標題有兩種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為案例的標題,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如《采摘前后》、《打人之后》、《整齊便利小柜格》等;另一種形式是將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題作為案例的標題,這就需要將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加以明確和歸納,如《磁鐵》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為《教師怎樣預設富有層次的引導問題》。
2、案例背景。所有的課堂事件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與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簡要介紹案例中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原因、條件等方面的基本情況,這些介紹對于讀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過程、評判案例中問題解決的策略是否合適等都非常重要。實際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過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發生過程這一“后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會導致不同的問題解決后果。對案例背景的敘述要簡明、清楚。
3、案例事件與過程。教學案例的主體就是對案例事件以及案例發生過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時候要圍繞著案例的主題,說明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產生了哪些突出的問題,原因有哪些,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反復、挫折和困難,問題解決的效果等。總之,要對事件發生、發展以至結局有較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發生的過程時,要注意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有目的地對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加以取舍。而且,對事件的描寫不是對事件過程的“場記式”的記錄,即不是將教學中所發生的一切都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而是應對已經發生的這一段過程的“教育學加工”,將與案例的主題相關的場景、話語與行為等進行詳細、客觀的描述,當然,在描述時要注意避免出現個人情緒和個人觀點的過度干預,在行文中不要出現對事件經過的價值評價和判斷,以免影響讀者對整個教學事件的認識。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節合情合理。
4、對案例的反思。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與反思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其實是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一種回顧與再分析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過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發生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自己對案例事件發生過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此類問題有什么樣的想法等等。當然,每一個教學案例的反思都會有所側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還是抓住案例撰寫者感觸最大的方面進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說教學案例除標題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案例反思三個基本的結構要素,并不是指每一個教學案例都必須分為這樣三個部分來寫,也就是說這不是教學案例的必須的寫作結構,而只要一個教學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幾個方面的相關內容就可以了。
(二)教學案例的幾種形式
雖然教學案例有基本相同的結構要素,但卻可以有不同的寫作形式。常見的教學案例的形式主要有實錄式、敘事式和概述式。
1、實錄式
實錄式的教學案例是指將教育教學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來的一種案例寫作形式。實錄式的案例主要以師生雙方的對話、行為以及當時的各種具體情境和細節描述為主,重在突出事件過程的真實性。但實錄式的教學案例寫作不是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文字錄像”,我們所強調的這種真實記錄并不是指對教育教學過程的一種沒有選擇的平鋪直敘,更不是指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詳細記錄,而是需要案例撰寫者根據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進行有目的性地選擇和創造性地思維加工和組織,即從發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諸多事件中選擇那些能夠反映案例主題的人物之間的對話、師生雙方的行為以及有意義的情境與細節進行詳細地描述,以便使案例描述能夠突出案例的主題,體現矛盾沖突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就是說,并不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都需要寫進案例中,案例的內容可以根據案例的主題對教育教學活動有適當的調整。這樣的表述方式更增強了案例描述的現場感,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實錄式的案例寫作方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由于這種形式與教師熟悉的教案等有類似之處,所以也常常為初學案例研究的教師所采用。
2、敘事式
敘事式的教學案例是將教育教學事件以故事敘述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寫作形式的案例一般都具備時間、地點、人物與情節等故事要素,抓住教學活動中師生行為的故事性,在敘述時將教育教學中所發生的事情結構成故事娓娓道來。敘事式的案例寫作比較注意突出事件的情節性,甚至有的時候還追求情節的起伏感,常常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由于敘事式的案例具有較強的文學色彩,所以有助于增強案例的可讀性,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在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中獲得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教育意義的體悟。在運用敘事式的案例寫作時,需要避免的是為了過于追求“文學意蘊”而丟棄了“教育學意蘊”,即因為過于追求教學案例的故事性,反而忽略了教學案例所應有的教育意義,出現故事情節沒有圍繞教學案例所反映的主題而展開、或者故事內容與案例主題毫無關系等情況。在寫作過程中要把握住一點,即敘事只是一種形式,案例中的故事內容是為了反映案例的主題,故事的情節發展必須有助于案例主題的體現。
3、概述式
概述式的教學案例是指將教育教學活動過程進行概括式描述,并且在描述的過程中夾敘夾議。這種寫作方式常常用于系列教育教學過程的案例描述,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的教育教學中可能發生了很多與案例所反映的主題相關的活動,但在撰寫案例的時候不可能把所有內容全部都進行完整的描述,這時候就需要案例撰寫者對很多活動和情節進行簡明扼要地高度概括,將整個事件中的主要環節和關鍵情境加以呈現,這樣既可以使讀者在閱讀時能清楚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又不至于使案例敘述太過于細碎和繁瑣。當然,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概括描述必須是圍繞著案例的主題而進行的。而且,在文字概括的時候也需要避免出現帶有強烈個人情緒色彩和價值判斷的議論。
教學案例研究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進行日常教育科研的方法。教師通過開展教學案例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科研能力。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