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來源:發布時間:2008-10-28
當一個生命呱呱墜地時,他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這也注定了父母要成為他的第一個和永遠的老師。孩子是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能畫出什么樣的作品,執筆的人起了關鍵作用。家庭、社會和個人是一個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支持系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其中,家庭是最恒定、持久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成長是許多家長探究的問題。
李華(化名)無父無母,爺爺奶奶是他唯一的生命支柱,其他的親屬都對這三人置之不理,包括孩子的叔叔和姑姑。三人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爺爺的退休金和低保金。17歲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內向、自閉的性格。他抗拒一切外界的幫助,甚至不和陌生人說話。 考試大
同樣是家庭貧困的學生盧春秋,家里有奶奶、父母和妹妹五口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年靠40多畝田的微薄收入供養兩個孩子上學。雖然出于貧困家庭,可盧春秋卻有著開朗陽光的性格。她從沒有抱怨過自己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相反,她刻苦學習的動力就是要靠自己改變父母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在班級她熱心為同學服務,在家里她是懂事能干的乖女兒。她說:“父母雖然沒有文化,可他們每天都在勤奮地耕作,用汗水支撐這個家庭。他們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這是兩個年齡相仿,家庭同樣貧困的孩子。然而,由于家長引導方式的不同塑造了兩個不同性格的人。心約家庭教育中心高級心理咨詢師路莉英說:“目前,有一些孩子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形成了各種畸形的性格。比如李華,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也只能勉強滿足她的溫飽,對她思想上的關心和教育嚴重缺失;而盧春秋則是在一個完整健康的家庭中成長,所以培養了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見,對于孩子的成長,精神培養重于物質滿足。”對待這樣的孩子,路莉英說:“首先,應引導他們學會面對現實,接納自己的貧窮身份。其次,家長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來影響孩子也對生活充滿希望。讓孩子知道貧窮只是暫時的,希望就在前方。要把挑戰和困難看作是一種激勵成長的力量。再次,無論自身如何貧困,家長都應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寬容和充滿愛的心。如果可以主動關心和同情他人,那對孩子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也大有裨益。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宋香黛說:“目前在接診的病例中,單親家庭影響孩子性格的案例呈上升趨勢。孩子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易受外界尤其是家庭影響,而單親孩子更是如此。”
王宏(化名)今年初一,父母因性格不和在爭吵多年后終于離婚。她與母親一起生活。自從離婚后,王宏的母親對于王宏只有兩個話題,一是嘮叨她的學習,二是數落她父親的不是。母親要求王宏必須考年級前三名,將來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以后她有出息了,還可以以此報復她的父親。為了讓她好好學習,母親給她找了無數的課后補習班,還額外自行留了很多作業。久而久之,王宏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厭學。而對于母親每天數落父親,她一方面感覺厭煩,另一方面也對父親產生仇視。現在,年僅13歲的王宏不愿回家,回家就是和母親爭吵或者沉默,與以前判若兩人。
宋香黛指出,這是家庭不和諧導致孩子性格偏差的常見案例。許多單親家庭都有類似的經歷。家庭不和諧主要分為家庭成員關系不和諧和家庭結構不和諧兩大類。其中,前者主要表現為夫妻間爭吵不休而不能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和睦的、充滿愛的家庭氛圍;后者則指缺少了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家庭,多指離異家庭。對待這些孩子,父母應該更加細心地關注他們。盡量避免把自己的壞情緒傳播給孩子;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數落另一方,要讓他們知道婚姻是父母的事情與他們無關,父母對于孩子永遠不會改變;給孩子施加的壓力要適度,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家長是風,孩子是云。風吹向哪邊,云便跟著飄向哪邊。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積極的思想,一顆完整陽光的心靈,才能讓他們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李華(化名)無父無母,爺爺奶奶是他唯一的生命支柱,其他的親屬都對這三人置之不理,包括孩子的叔叔和姑姑。三人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爺爺的退休金和低保金。17歲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內向、自閉的性格。他抗拒一切外界的幫助,甚至不和陌生人說話。 考試大
同樣是家庭貧困的學生盧春秋,家里有奶奶、父母和妹妹五口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年靠40多畝田的微薄收入供養兩個孩子上學。雖然出于貧困家庭,可盧春秋卻有著開朗陽光的性格。她從沒有抱怨過自己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相反,她刻苦學習的動力就是要靠自己改變父母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在班級她熱心為同學服務,在家里她是懂事能干的乖女兒。她說:“父母雖然沒有文化,可他們每天都在勤奮地耕作,用汗水支撐這個家庭。他們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這是兩個年齡相仿,家庭同樣貧困的孩子。然而,由于家長引導方式的不同塑造了兩個不同性格的人。心約家庭教育中心高級心理咨詢師路莉英說:“目前,有一些孩子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形成了各種畸形的性格。比如李華,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也只能勉強滿足她的溫飽,對她思想上的關心和教育嚴重缺失;而盧春秋則是在一個完整健康的家庭中成長,所以培養了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見,對于孩子的成長,精神培養重于物質滿足。”對待這樣的孩子,路莉英說:“首先,應引導他們學會面對現實,接納自己的貧窮身份。其次,家長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來影響孩子也對生活充滿希望。讓孩子知道貧窮只是暫時的,希望就在前方。要把挑戰和困難看作是一種激勵成長的力量。再次,無論自身如何貧困,家長都應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寬容和充滿愛的心。如果可以主動關心和同情他人,那對孩子形成一個完善的人格也大有裨益。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宋香黛說:“目前在接診的病例中,單親家庭影響孩子性格的案例呈上升趨勢。孩子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易受外界尤其是家庭影響,而單親孩子更是如此。”
王宏(化名)今年初一,父母因性格不和在爭吵多年后終于離婚。她與母親一起生活。自從離婚后,王宏的母親對于王宏只有兩個話題,一是嘮叨她的學習,二是數落她父親的不是。母親要求王宏必須考年級前三名,將來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以后她有出息了,還可以以此報復她的父親。為了讓她好好學習,母親給她找了無數的課后補習班,還額外自行留了很多作業。久而久之,王宏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厭學。而對于母親每天數落父親,她一方面感覺厭煩,另一方面也對父親產生仇視。現在,年僅13歲的王宏不愿回家,回家就是和母親爭吵或者沉默,與以前判若兩人。
宋香黛指出,這是家庭不和諧導致孩子性格偏差的常見案例。許多單親家庭都有類似的經歷。家庭不和諧主要分為家庭成員關系不和諧和家庭結構不和諧兩大類。其中,前者主要表現為夫妻間爭吵不休而不能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和睦的、充滿愛的家庭氛圍;后者則指缺少了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家庭,多指離異家庭。對待這些孩子,父母應該更加細心地關注他們。盡量避免把自己的壞情緒傳播給孩子;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數落另一方,要讓他們知道婚姻是父母的事情與他們無關,父母對于孩子永遠不會改變;給孩子施加的壓力要適度,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家長是風,孩子是云。風吹向哪邊,云便跟著飄向哪邊。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積極的思想,一顆完整陽光的心靈,才能讓他們真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