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本該在哈爾濱市一所初中二年級就讀的13歲少年李錚(化名)近日離開了學校,回家自主學習,準備明年報考大學。無獨有偶,為了沖擊圍棋職業段,11歲的錦州少年張哲(化名)也已“停學”,在家專心練棋。
家里出了個“神童”
李錚自8歲起學習計算機技術,在擁有電腦后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把電腦“弄癱”不下十多次。每次父親請技術人員來家修理時,他就抓住機會,一邊仔細觀看技術員修理電腦,一邊跟前跟后問各種問題。一年后,“啟蒙老師”對他說:“我會的東西你都會了,以后我該向你學習了。 [被屏蔽廣告]
”
2003年,李錚向父親提出學習計算機編程的想法,父親把他送入一所電腦學校。慢慢地,李錚開始小有名氣,誰要遇到電腦疑難問題無法解決,就找他。
天才加上勤奮,2004年,年僅11歲的李錚先后獲得北大青鳥APTECH與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級程序員、程序員和軟件工程師資格證書,同時還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計算等級二級VISUALBASIC資格證書。目前,他已獨立編制軟件40余個。
與李錚經歷相似的錦州少年張哲,在上幼兒園時便在圍棋方面表現出天賦。2000年,為了使兒子的潛質得到充分挖掘,父親張之江(化名)將他送進了圍棋學校。小小年紀的張哲,沒有讓父親失望,學習圍棋僅一年,就屢次在各類比賽中獲獎。
“天才兒童”為夢想回家
孩子的天賦和成績,為他們的父母贏得了榮譽。作為家長,當然感到驕傲和滿足,可平靜下來,他們感受更深的則是壓力。
李錚的父親告訴記者,李錚的求知欲非常強,他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如果不能接受更專業更系統的培養,天賦得不到進一步的挖掘,我擔心他的特長在三四年后就沒什么優勢了。”
今年夏天,父親作了一個大膽決定,讓李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自學初中、高中課程,參加明年高考,目標是清華大學。
與李錚相比,張哲的選擇似乎更多了些孤注一擲的意味。在經過上午上課,下午學棋的一段日子之后,他干脆“停學”,告別了小學生活,專心準備沖擊圍棋職業段。張之江表示,盡管“停學”了,但每到雙休日及寒暑假,兒子都要進行英語、語文、數學科目的學習。他認為,只要兒子多看書,多實踐,學習的效果不比在學校里差。
“天才兒童”回家學習惹爭議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溫恒福說,家長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義務教育既是一個國民應受的教育,也為其日后的成功提供必備的基礎,家長沒有剝奪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力。目前我國全力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就是強調多元文化并存,強調兒童的全面、個性發展,課程設置上跟兒童生活貼近,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孟凡杰說,關鍵是怎樣把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對子女進行科學教育。學校應該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集中社會資源,為挖掘孩子的潛質提供條件,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就破除了以往學校教育“大一統”帶來的弊端。(記者曹霽陽、王瑩、馬揚)新華社哈爾濱10月30日電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