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小說常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環境備受學生青睞,但是,它一經被選入語文課本,學生的閱讀興趣常常就會倍減。為何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呢?溯其因還在于小說教學本身。很多教師教小說,常常是按小說三要素把它分成幾大塊,然后逐塊從理性上加以剖析。這種教法看似遵循了小說自身規律,使得教學思路清晰,教師也便于把握,但是,它卻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只對形象生動的小說本身感興趣,而對理性的剖析卻味同嚼蠟。如何讓學生既有濃厚的興趣又達到閱讀目標呢?筆者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將閱讀、寫作、議論結合起來,在學生自我整體感悟小說的基礎上,選準寫作點寫作。為了與課文緊密相扣,寫作前,學生必定會主動去認真研讀小說,以寫促讀,以讀助寫。寫作結束后,分學習小組、全班兩個層級展開討論評價,以此明確閱讀理解和評價寫作質量。在讀寫議三者中,寫作是中心環節,因此,一定要找準寫作點,以一點帶動對小說的全面閱讀理解。
一、寫人物評論
小說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凸現主題反映社會現實的,因此,小說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寫作點,人物評論就成了主要的寫作形式。如,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教材(以下舉例均屬此套教材)的《范進中舉》時,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出了這樣一道寫作題:請你從小說人物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鄰居中任選一個或一群形象來寫人物評論,要求評論有點有據,評價全面,文題自擬。學生迅速進入狀態,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寫出了像模像樣的人物評論。交流、討論、評價時都很踴躍,文章和發言都能各陳己見,頗有見地,不僅深入剖析了人物特點,歸納了主題,而且對描寫人物的手段及采用的對比、夸張、諷刺等表現手法都有精當的分析。這種通過寫人物評論來學習小說的方法,比傳統的教師引導學生剖析并給人物“貼標簽”的方法要高明得多,效果當然要好得多。
二、續寫
對原小說的故事情節為何要那樣安排的問題,我們可以采用續寫然后與原情節比較的方法來明確。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第五冊)時,筆者在學生自主整體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了幾個續寫題讓學生選擇寫作:①我們全家盼望發了財的于勒叔叔歸來,假如有一次星期天,我們到棧橋上去散步,真的見腰纏萬貫的于勒叔叔從大海船上走下來,故事會怎樣發展呢?②假如在海輪上碰到的于勒不是賣牡蠣的而是海輪的主人,故事又將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③假如歸家后,又突然收到于勒的來信,說他已成億萬富翁,不日將回家看望哥嫂,故事情節將會如何延續?寫起后,交流、討論:①對續寫文寫得怎么樣進行討論;②改動后與原小說比較,誰優誰劣,從而理解原文故事情節的巧妙安排。
三、編寫話劇劇本
對故事情節單一、篇幅短小、對話多的小說,宜于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編成話劇劇本并分角色表演,然后分組及全班兩個層級討論評價。如,學習《變色龍》時,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編寫劇本,分角色排練,集中表演,然后討論評價,這樣,既理解了小說,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多種能力。
四、仿寫
主要是借鑒原小說的某一成功寫法模仿著寫。如,教學《麥琪的禮物》(第五冊)時,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歐?亨利巧妙構思情節特別是出乎意料結尾的方法,編一個故事或寫一篇小小說,理解其構思之妙。然后在班上交流評價。
五、寫旁批
邊讀邊想邊旁批,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養成習慣,受益匪淺。如,教《不朽的失眠》(第五冊)時,我以第一段作示范,邊讀邊提出疑問并寫出批注,接下去學生照葫蘆畫瓢,完成了對全文的閱讀。然后,討論交流自我理解的旁批,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小說中,我長期采用這種學生自主閱讀+寫作+討論、評價的方法,學生已從中摸索出規律,在課外閱讀小說時,也能依法炮制,收效頗豐。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