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水平有著密切聯系。在體液酸堿度允許的范圍內,酸性偏高(即PH值偏低)智商較低;堿性偏高(即PH值高)則智商高。
以數十名年齡在6歲~13歲的男孩為研究對象,測試發現,大腦皮層中的體液PH值大于7.0(偏堿)的孩子,比小于7.0(偏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一倍!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與大腦PH值聯系起來的重大發現。科學家把這一發現稱為智力水平的“化學標記”!
健康人體的體液應呈弱堿性(PH值在7.35~7.45之間),這樣有利于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并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人的精力充沛。
體液偏酸的孩子脾氣暴躁,多動,學習精力不集中并易疲勞,且也容易患感冒、齲齒、牙周病。其原因在于,缺少堿性無機鹽對人體激素分泌和神經活動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鎂可影響到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缺少鎂最突出的癥狀是容易產生疲勞感,還會導致失眠、情緒波動和精神緊張不安。
體液長期酸性化,容易形成酸性體質。而酸性體質與上百種疾病有關,是健康的大敵。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體液偏酸了呢?專家解釋,人體酸堿度的高低主要由體內酸性無機鹽和堿性無機鹽的水平來決定的,其取決因素除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功能外,最主要的就是日常膳食中的食物構成。
日常所吃的食物按其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為堿性食物、酸性食物和中性食物。堿性食物是含鉀、鈣、鈉、鎂等元素較多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牛奶、大豆和菌類食物等;酸性食物是含磷、氯、硫等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肉類、禽蛋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及面粉、大米、花生等;中性食物是指提煉出很純的油脂、糖、淀粉類食物。
由于日常食入過量的酸性食物使得體液酸化,處于酸性狀態的孩子成績欠佳,智商發育水平較低。因此,要想改善酸性體質,預防體液酸化,提高學習成績,就要改善飲食結構,多食入堿性食品,打造人體的弱堿性環境。
日常飲食中,應該有80%的水果、蔬菜等堿性食物和20%的肉類、牛奶、精制面粉食品、咖啡、甜食等酸性食物。但是,事實上,我們平常的飲食中,很難將堿性食物與酸性食物的比例控制在4:1,所以就要補充一些像大麥若葉青汁這樣的高堿性功能性食品進行調節。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