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幼升小是孩子們重要的轉折點。心平氣和,不僅僅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對待老師,對待學校,也指孩子面對新校園,面對新同學、新老師,面對新生活的態度,當然,也包括老師面對新生及家長的態度。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完美的渡過這個階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三方的心平氣和,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從幼兒園適應小學生活,也才能為美好的小學生活打下基礎。因此,當遇到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不妨先深呼吸,告訴自己:淡定,淡定,然后再來處理。
有了這樣心平氣和的意識之后,我才開始我要說的內容。作為一年級新生和新生的家長,還有個關鍵詞就是“適應”,不僅僅是心理上的適應,還有物質方面的適應。接下來,我就為大家羅列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以及需要準備的物品等。
剛上小學一年級時要面對的改變
在這里首先跟大家說說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變化。
一、校園環境的改變
通常來說,幼兒園并不大,里面的環境設置充滿童真童趣、色彩豐富,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角、玩具柜等,給孩子們營造了較為寬松的生活環境。但是到了小學,校園變大了,教室里的陳設也以固定的桌椅為主,黑板、圖書館、宣傳欄等都以學習內容或是品德教育為主,環境的變化也在告訴孩子們現在學習是更為主要的功課。
所以,當孩子需要適應這種巨大的生活環境變化時,作為家長,應該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對小學校園的向往之情,比如帶著孩子走進他將要上學的小學,先來熟悉一下小學的校園環境。
此外,還要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你不再是小朋友,而是帶上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會認識很多的字,知道很多問題的答案等等。
二、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變
在幼兒園,兒童以游戲為主,很多課程的設置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包括了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等等,因此課程相對來說更有趣、更多樣,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但所學的內容十分有限。
而在小學,每天有6-7節課,教育活動的展開是以每節課40分鐘的課堂教學為主,主要是老師講授,學生聽、思考、討論,當然也有些課上會有活動或是實驗。小學的課程比較強調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并需要經過課堂作業、平時測驗等來反饋學習情況。
當孩子不適應這種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變時,可能在進入小學后就出現這樣的問題:作息時間不適應,上課打瞌睡,上課上廁所等;生活自理能力不夠,需要老師系鞋帶,姚老師幫忙完成學習任務等;上課坐不住,有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按要求完成;不能喝同學和諧相處,與同學常常產生小矛盾等。
家長也不用著急,孩子的適應是有一個過程的。
我認為,在充分激發了孩子對上小學的憧憬之后,家長應該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習慣,終生受益。
比如,在進入小學前,讓孩子早睡早起(小學生晚上睡覺時間約為7:30-9:00,早上起床時間約為6:30-7:00),盡量改掉中午午睡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自己吃飯、自己收拾餐具,學會系鞋帶、整理書包、桌椅,大方地與人交往,說出自己的訴求等等;提前讓孩子適應在書桌前端坐半小時看書、畫畫等。
三、師生關系的改變
在幼兒園,每班大約有三個老師,幼兒教師更多的像是父母在照顧孩子,參與到孩子一天的生活之中,對孩子們更加了解,孩子對幼兒教師的依賴性更強。
而在小學,每門任課的老師可能都不同,并且每位老師可能不止教一個班級,老師們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因此對學生生活的關注少了很多,師生間的交往多發生在課堂中,只有班主任可能與學生的關系密切一些。
家長應該明確意識到這樣的區別,不能拿幼兒園教師的做法來和小學教師進行對比。
比如不能為了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期待小學老師能夠將孩子在學校的吃飯情況、上課情況、參加活動的情況等等都用照片或者文字的方式逐一告知,畢竟小學班級中,是一個老師應對四五十個孩子,還有明確的教學任務。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自己能處理的事情自己解決,遇到受欺負或是其他特殊情況時,要向老師說清楚,尋求老師的幫助。當孩子間發生沖突,孩子回家抱怨時,家長應該冷靜聽清過程,根據事情嚴重程度,及時與班主任老師溝通。
四、孩子學業要求的改變
這個方面,也是最明顯的變化。在幼兒園中,沒有正式的考試、沒有正式的作業,以玩中學為主;而進入小學,學業成績成為家長、孩子、老師都十分關注的話題。
此外,除了學習成績外,很多家長開始著手長遠考慮,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也因此,小學起,不少孩子們就需要或多或少承擔學業壓力了。
作為學生,學習是跳不開的話題,而且從進入小學的那一刻開始,今后的十幾年,家長和孩子都要為“學習”兩個字幾家歡喜幾家愁。
小學也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很多學科的學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比如數學注重培養邏輯,美術注重培養什么,體育注重身體素質等等,但是這些學科都需要最后的學習反饋,往往體現在考試上,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這幾門主要的文化課程。
對學習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來說,他們需要做的,第一是對上學有渴望,第二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第三是掌握一定的認知技能。
理想的狀態是,孩子學過簡單的數數、數學運算,認識一些漢字,會一點漢語拼音等等。當然,孩子在進入小學前,什么都沒有學過,也并不可怕,只要孩子能夠上課專心聽。作業認真完成,家長積極配合,這些問題很快都會解決。
我在說到幼兒園到小學的變化時,也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應對的措施。真正的辦法,還需要各位家長在實踐中去慢慢探索適合自己和孩子的道路。
剛上小學一年級時會遇到的問題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談一談進入小學一年級后會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
一、關于小學的作息時間
以我們小學為例,孩子們早上7:40-7:50到校,參加早讀,8:00升旗或做早操,8:30開始開第一節課,上午四節課,每節課4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到第三節課上課時會做眼保健操。中午11:40放學,學生可以根據情況在開學前決定是回家就餐或是在學校就餐。
吃完午餐后的時間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道路12:30-13:20進入午間自習,一般學生可以完成作業、畫畫、看書,到了夏季,各班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安排午睡。下午的可從13:30開始,一二年級上兩節課就放學,時間在3:00左右。三到六年級則還有一節課一級一個大課間活動,大約到4:30放學,下午的眼保健操在第二節課上課時。
孩子們在學校所待的時間差不多有八九個小時,可能會有家長擔心孩子餓了、渴了,給孩子準備飲料零食,這在小學是不允許的,小學沒有加餐的時間。
這就要求孩子們早餐、中餐吃飽。我們學校允許孩子中午可以帶水果來,但必須在教室里吃完。
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要按時地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一般來說,小學各班都有各自的等待區,家長需要在等待區接孩子,而不能隨意進入校園。
二、關于文件等物品的準備
上小學了,就不再適合被幼兒園的小書包了,因為放不下書本等文具,所有請給孩子準備一個大小適中的書包,可以有幾個分層,幫助孩子更有調理地整理物品。
特別強調不建議給孩子買拉桿書包,一是走路隊時不安全,另外也不利于孩子身體的健康。
準備筆袋,盡量不要買文具盒,因為孩子太小,時常在課堂中出現文具盒摔落的情況,影響課堂,也容易損壞,而筆袋則比較安靜、實用。
孩子們開始寫字了,需要鉛筆,建議使用HB鉛筆,不要買2B鉛筆,因為HB鉛筆的軟硬適中,適合孩子寫出好看的字,而2B太黑,容易弄臟。
另外,不要過早給孩子使用自動鉛筆、導彈筆或是簽字筆、鋼筆,準備的鉛筆數量大約為5-8支,最初有家長為孩子刨好,等孩子能夠自己刨筆了,則可以為孩子買一個樸素的刨筆刀。
寫錯字的橡皮,現在市場上的橡皮形形色色,奇形怪狀。但建議就買最普通的長方形橡皮,擦得干凈,還不會分散兒童的注意力。
另外,還需要給孩子準備水杯,一般學校有飲水機,讓孩子帶一杯水,喝完后可以再去飲水機接水。帶手帕或紙巾,用來擦汗、擦鼻涕或上廁所。在校就餐的,還需要準備毛巾、勺子、筷子等餐具。
還有一點,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姓名貼,貼在一些長久使用的物品上,防止東西的丟失。
三、學習和生活的準備
前面也提到了一些,這里還需要在啰嗦一下。
1、提前熟悉小學校園環境,知道教師、辦公室、廁所、操場、醫務室等場所大致的位置。
2、自己擺放餐具,吃飯并收拾餐具。
3、自己學會系鞋帶和衣服帶子,暫時學不會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床沒有帶子的衣服和鞋子。
4、上課不能上廁所,下課才可以上廁所,遇到不舒服等特殊情況,舉手匯報后,經過允許可以上廁所。
5、學會工整地寫自己的姓名。
6、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坐姿、讀書姿勢等。
7、學會做眼保健操。
8、盡可能多地認識一些常用漢字。
家長的心理適應問題
以我和一年級新生家長打交道的經驗來看,各位家長也存在心理適應問題,這些心理上的適應往往反映在家長對待一些事情的看法上,我歸納了一下。
一、開學座位的安排
在家長看來,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得離老師近一些,又不要離黑板太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跟好朋友或是好學生坐在一起,這些都能夠理解。
但是,班主任面對四五十個人的班級,安排座位時,最公平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男女生按照個子高矮進行排列。每一周或兩周進行小組間的座位調換。針對個別視力有問題或者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可以進行特別的處理。
二、自己孩子和同學相處的問題
孩子之間的小摩擦、小矛盾是天天有、時時有,但是落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時,很多家長都不淡定了。
聽了孩子的一面之詞后,總覺得孩子受了委屈,要去找另一個孩子或者找老師要個說法。一年級的孩子本性都很天真單純,并沒有惡意,可能就是小誤會。因此,家長應該教孩子要大方與同學相處,學會謙讓、包容、互相幫助。當遇到了棘手的問題時,可以與班主任老師坐下協商。總之,不能一味寵愛自己的孩子,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交往。
三、面對孩子的作業或者測試成績
在這方面,家長中會有分歧。有一些是全然放手,交給小飯桌、配需機構,還有一些是過度抓緊,超額完成。
我認為,在低年級。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自覺性,甚至完全沒有自覺性,家長應該留出一些時間陪孩子學習,為他檢查作業,和他一起分析測試題,給他適當的批評或鼓勵。
另外,在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學業成績相差并不大,語文數學的平均分都是九十幾分,只要你的孩子在平均分以上,就不需要對孩子過于苛刻。
萬一,你的孩子在平均分以下,那則需要家長花費更多一些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尋找孩子學習的問題癥結所在,努力提高孩子的成績,不能盲目地去報培訓班,否則會壓迫孩子,浪費了金錢的同時,還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要想出類拔萃,關鍵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這和孩子平時的閱讀積累息息相關。
四、與老師的溝通問題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機會去表現。這樣的心情,老師是十分理解的。
但獲得關注的方法并不是家長單方面地頻繁與老師接觸,而應該是讓孩子成為文明禮貌、積極向上、學習優秀的好孩子。
當孩子在人際交往或學習方面遭遇較大困難時,家長應該及時與班主任溝通。溝通的原則是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家長要給予老師足夠的信任,老師自然也會盡可能將事情處理圓滿。
掃描下列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學生年級:
聯系方式:
學生姓名:
意向學校:
擇校問題: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
育路幫您擇校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