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大家都在關注:第二屆國際化學校擇校展非京籍幼升小國際學校
教育是“慢功夫”要做有心的家長
過來人家長:杜春燕(兒子曹子一 城北中心六街小學五年級)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我們一直在給他強調一種信念,就是上學對他是有幫助、有好處的,有趣的,讓孩子潛意識中對上學這件事充滿期待,他也就不會恐慌。
我們擔心孩子上小學的適應力問題,所以提前在暑假期間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假期里制定計劃,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等等,做事要有規矩。
針對培養孩子一年級好習慣的問題,我們制定了一個比較成功的獎勵機制。采用小紅花獎勵,家里墻上貼一張紙,老師表揚了貼一朵,測驗滿分了貼一朵,根據不同的情況多獎勵,貼滿50朵我們就幫他實現一個愿望。這個方法很奏效,他很在意,于是各方面都爭取做到最好。
有段時間,孩子似乎很仇視女生,回到家就抱怨說老師總是偏向女生,女生犯了錯誤不批評,男生就總是挨狠批。我就告訴他,不同的性別在性格、愛好、情感上都是有明顯區別的,男生作為男子漢,需要多謙讓、不能小心眼,并舉例說明在家里爸爸也讓著媽媽、班里也有女生值得學習。要慢慢引導,讓他意識到,他這種偏激的想法是不對的。
要做一個用心的家長。記得第一個六一兒童節,老師讓家長到學校給孩子送一個禮物,我們想了好久。六一那天,有的家長送手表,有的送文具、書,我們花30元定制了一個獎杯,寫上激勵他的話語,同時送上一個“好兒子”的證書。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時孩子激動的表情,逢人就展示這兩樣東西,這是他得到的第一個獎杯,是來自父母的鼓勵,這也給了孩子極大的自信,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總之,教育是個慢熱的過程,也不能只靠嘴,而是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感悟與經歷。
穩定孩子的情緒比學習更重要
過來人家長:周金萍(女兒蔡宇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
盡量給孩子寬松的時間,才藝課、培訓班不要著急上,讓孩子多玩多交友,切記穩定性格比學東西更重要。
女兒的生日是8月13日,因此她剛上一年級時是班里年紀最小的女生。女兒升小學之前沒上過學前班,幼兒園大班時她胳膊骨折,請了一個多月假,所以上一年級之前她基本沒學過什么東西。
一年級剛開始時女兒還算老實,我忐忑不安地熬過了一個月,突然有一天,我收到老師的信息說:蔡宇瑤就像個刺猬,只要別人碰她一下,她勢必想辦法還擊,怎么勸都沒用!我看了信息后整個人都懵了:原來幼兒園時孩子從來沒跟小朋友打過架,甚至連爭吵都沒有。后來,我跟老師聊著聊著說起了女兒原來在亦莊上幼兒園,現在我們把以前出租給別人的房子收回來,我帶著女兒回城里來上小學,孩子爸爸還繼續住那邊,我跟女兒周末才回去跟爸爸團聚。老師一下找到了癥結:“別的小朋友都是一直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生活,上幼兒園跟上小學區別不大;蔡宇瑤為了上小學離開了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離開了爸爸,她感到不安全,怕別人欺負她,所以才會對別人的侵犯如此敏感的!我以后會注意在這方面的引導的,您放心!”
這次談話之后,孩子的情緒好了很多,我也注意盡量多帶她和同學玩,每天放學之后都約上幾個離我們家近的同班同學一起做游戲、一起跳繩;學校有什么活動我也爭取參加,給孩子們照照相、幫老師照顧照顧小朋友,順便跟同學們套套近乎,告訴他們要跟女兒做好朋友。慢慢地閨女和同學們都熟了,知道了學校也是家,同學都是自己的家人,對家人要友好,她不再做小刺猬了!
大概開學一個多月的時候,孩子們就學完了拼音,進入了漢字的認讀和默寫,女兒小時候愛畫畫,所以她寫字都是畫畫的習慣:手往里勾著寫字。這樣寫字極慢,書寫姿勢也不好,每次寫作業都提醒還是無濟于事。后來我就和幾位家長一起請了一位書法老師來學校附近教孩子們硬筆書法,這之后女兒他們寫作業又快,字也漂亮了。
一年級時孩子們會認的字很少,每次作業都要給她讀題,這是個孩子普遍都有的困難。我于是組織幾位家長成立了“流動圖書館”,家長帶領孩子一起閱讀,孩子之間也爭相比著閱讀,經過三年的努力與堅持,當時積極參與的家庭的孩子現在閱讀能力都很強,語文成績也很好。
“小豆包們”上小學雖然是一個新的開始,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作為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只要在幾方面稍加注意:要注重習慣培養、不要過分關注分數,尤其是培養好寫作業的習慣;要早放手讓孩子參與生活,比如買東西、做家務等,因為小學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從問題根源入手培養孩子好習慣
過來人家長:李迎春(女兒劉天澤 雍和宮小學三年級)
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一開始去養成,剛入學的一年級也算是“小豆包”好習慣養成的一個敏感期,家長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
剛入學的頭兩周,女兒每天的感覺都是新鮮又刺激,放學回家都滔滔不絕地和我講學校的奇聞異事,匯報各種活動……但從第三周開始,閨女回來不再那么熱衷講學校的所見所聞了,我不解地問她怎么回事,她竟然說:“很無聊,沒什么好講的。”我立馬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趕緊找到班主任,根據老師反饋,女兒主要問題是課上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聽講。回家后,我沒有馬上批評女兒,而是和她輕松聊著學校的事情,在我一點點的引導下閨女也說出了老師偶爾說她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事兒,看來孩子都喜歡報喜不報憂。
接下來我便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我先弄清了原因,女兒是因為好奇其他同學的表現,所以課上小腦袋不停地轉來轉去。我就先告訴閨女:“媽媽很羨慕你每天能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要是你每天回家后能給媽媽重新講一遍老師講的知識,那該多好啊!”緊接著我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書本,給她傳遞正向的信息:“比如整體認讀音節,如果不是前幾天你告訴我怎么認,媽媽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因為我們上學那會兒根本沒有整體認讀音節的講法,謝謝閨女!”然后一鼓作氣,我又讓她給我寫的拼音做批改,這樣小學生一下子變成了小老師,她霎時責任感就來了,自己主動說:“明天開始我要更認真聽老師講課,回來好給媽媽講。”她帶著“任務”聽課,效果果然不一樣,從此那些坐姿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對待“小豆包”的這類問題,我的經驗是及時和老師溝通,找問題根源。
剛剛解決了課堂專注問題,我又發現孩子的書寫姿勢不正確,如果不及時糾正,養成習慣了,還真是個大問題。于是我每天讓她寫一篇小楷,每次都不厭其煩地時時糾錯,直到改正為止。改正不當的書寫姿勢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強制政策,一周左右效果便顯著,之后每次寫作業時再加以監督鞏固。
我認為“小豆包”最應該養成的好習慣莫過于自覺獨立地完成作業了。所以從一開始閨女入學,我便有意識地培養她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剛剛入學的孩子對老師的話都當圣旨,正是抓住了“小豆包”的這個心理特點,我才沒有過多地擔心,才敢大膽地放手讓她自己獨立完成各科家庭作業。當孩子說作業寫完了,我一定會認真地看看,然后是表揚加表揚,鼓勵她做得又快又好。聽到媽媽的表揚,她自己覺得還有差距就暗暗努力改正,就這樣養成了好習慣。
閨女由于在學習上早早地養成了好習慣,德智體美勞樣樣都在班級名列前茅,并且寫一手漂亮的字。作為媽媽,我也比其他家長更輕松自在。
馬上就訪
傾聽比出主意更重要
程洪(北京市東城區安外三條小學校長):老師問:“你好孩子!你能告訴我叫什么名字嗎?”孩子:“……”并且回過身子,看著爸爸。身邊還站著媽媽。老師微笑著說:“寶貝兒,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隨即輕輕地拉過孩子的手放在手心里。孩子看著老師,剛剛要啟齒,只聽到身后傳來一聲:“她不愿意說,就不說”,孩子眼里的光瞬間就沒有了,反過身去就抱住了爸爸……
這是入學登記時的一幕,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心靈上被壓制,表面上是尊重孩子,但這種做法恰恰是把孩子自主表現的愿望給打壓了,把孩子自己體會選擇的過程給剝奪了。其實,我們只要靜靜地等一等,再多給她些鼓勵,她就會勇敢地張開嘴。在老師的眼神示意下,媽媽還是積極地配合了,孩子放開后聊得也可高興了。
孩子該上學了,多少年來,每一次迎接新生,迎接新生家長,我都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家長的心理緊張程度遠遠大于孩子本身。而因為家長一些“主動出擊”的表現,也讓孩子缺少了自主體驗和決策成長的學習和鍛煉。
我特別理解年輕爸爸媽媽們的焦慮和擔憂。比如孩子吃得好不好、老師教得怎么樣……下午接孩子時,總有家長要站在第一排,要第一個看到孩子……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成年人的自我想法,替孩子做出的種種行為反饋。有的家長還特別想在學前階段就讓孩子報班提前學東西,但學習不是最重要的,適應集體授課的方式和體驗學習過程是最重要的。假期上各種銜接班需要因人而異。只要家長不逼迫孩子,學習和接觸對于一些學習慢熱型的孩子來說是件好事。
我常常在新生第一次家長會上,給家長講這樣三句話:“信任就溝通,尊重就傾聽,成長就實踐”。在我看來,這是處理所有問題的法寶。基礎是“傾聽”。當孩子上完學回來,我們可以這樣問問孩子:今天有什么新鮮事(觀察發現與融入集體生活)?今天你了解了哪位小朋友(尋找伙伴,取長補短)?在課上你都回答了什么問題(善于聽講,積極思考)?班里組織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動(涉獵廣泛,培養興趣)?今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嗎(自省與覺察能力的培養)等等。提出這些問題后,多聽孩子說,多問為什么,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包容,越來越善于學習。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種方法都需要去摸索。相信孩子們在尊重的傾聽里,可以不斷發現自我,不斷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制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