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大家都在關注:第二屆國際化學校擇校展非京籍幼升小國際學校
隨著“互聯網+”和知識經濟的興起,在線教育越來越火。通過互聯網平臺,利用碎片化時間充電學習,已成為人們,尤其是中小學生們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名師一對一、VIP課程定制……各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和廣告宣傳讓人眼花繚亂。
在線教育的含金量到底高不高?質量有沒有保證?線上教育產生的消費糾紛能否及時化解?近日,一則關于51talk線上英語外教“東南亞口音重”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當在線教育遭遇承諾不到位、硬件不給力、維權不容易等問題時,其學習效果不僅大打折扣,更影響行業發展的美譽度。移動互聯時代,應如何規范在線教育消費市場,使其能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真正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教學承諾難兌現,扎心!
宣傳廣告蠱惑大,滿心期待去報名,賠了時間損了精力后,發現承諾大多為空頭支票,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次花100元,外教就可以一對一輔導,想想挺值。”陳丹是北京某大學三年級學生,上學期想考雅思,咨詢了新東方、新航道等線下專業培訓機構,覺得收費太貴。后來,她在網上看到阿卡索在線教育機構承諾“雅思口語30天速成”“外教名師一對一專業輔導”,價位相對實惠,還可以自由支配學習時間,就果斷報了名。
宣傳的教學承諾都如期兌現了嗎?并不盡然。隨著課程的深入,陳丹發現之前的承諾大多為“空頭支票”,什么“根據學員的要求安排上課時間”“定期測試”都是子虛烏有。“約課太難了,一般是哪個外教有時間就上哪個外教的課,所謂的‘外教’‘名師’都是噱頭,根本沒的挑。”陳丹說,外教沒時間你就得等著,有一次不小心約課晚了,對方竟將課程給她安排到凌晨2點,這課怎么上?
所謂的外教都是專業水平較高的名師嗎?不是!陳丹說,報名時,她向客服提出自己想加強雅思口語方面的指導,特別是對考試重點難點以及具體用詞、語法方面的講授和點評,客服當場承諾,會安排專業水平較高的老師,但現實讓人無語。
“外教水平太‘水’,對很多問題都一知半解。”陳丹說,自己拿往年考試真題請外教解答時,發現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考試重點并不一致。這讓她犯了難,到底聽還是不聽?
速途研究院發布的在線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為1932萬人,預計今年將增至2344萬人,增速超過20%,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不斷涌入。但迅猛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諸多隱患,消費者學習過程中頻頻遭遇一些扎心的體驗。
點開各種在線教育網站,不難發現,“保分”“提分”“包過”等讓人心動的廣告宣傳比比皆是。在線機構的不實承諾讓消費者抱有“大”期望,損了時間、賠了精力后,效果卻不明顯。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表示,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教育培訓宣傳不得含有對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性承諾,有些機構動用“水軍”吹捧課程質量和培訓效果,誤導消費者,應嚴格監管。
邱寶昌認為,應盡快出臺在線教育行業規范,有效制約機構失信,徹底鏟除高承諾低兌現的行業亂象;機構一定要規范自身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并兌現承諾;消費者在選擇時也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習目的,做好前期調研,試聽并比較后“明目而擇”,不輕易相信機構做出的承諾。
交互體驗不給力,煩心!
很多老師是兼職教學,責任心不夠。再加上軟件“卡”、師資“散”,課后有不太理解或遇到問題在線請教時,要么回應較慢,要么石沉大海
“在線提交待解問題后,一般5天后才會有答復,實在太慢了。”北京海淀區某事業單位職工王若素的兒子上初二,為得到名師點撥,及時對所遇難題答疑釋惑,她在某知名網校給兒子報了一期“初二數學直播尖子班”在線課程,幾個月下來,光在線答疑這件事,就讓她操碎了心。
“老師在線講得還不錯,但為了趕進度,課堂講解速度較快,學生在課后有不太理解或遇到問題在線請教時,要么回應較慢,要么石沉大海。”王若素說,有時好不容易盼來一次反饋,回答卻很生硬,根本說不清解題思路和方法,很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點鞏固。
“在線學習免去了路途奔波之苦,但感覺很多老師是兼職教學,責任心不夠。”南京全職媽媽黃珊珊說,為培養孩子英語興趣,她在vipkid英語早教平臺注冊了賬號,給5歲的兒子開通了在線課程。一開始,孩子興趣很大,但3次課后兒子不肯再學了。
“孩子喜歡剛開始時的外教約書亞老師,他的美式發音很清晰并且注重與孩子互動。但幾次課后老師就換了,后面幾位外教只是簡單教學,對孩子比較冷淡。”黃珊珊說,只要上課的不是約書亞,她兒子就很抵觸。
師資不給力,軟件也不給力。按照vipkid平臺要求,黃珊珊下載了Airclass專用軟件。一次用iPad登錄,發現視頻總是卡頓,聲音不能同步,她隨即換成臺式電腦,但使用幾天后,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盡管客服表示專門的技術團隊會幫助解決,但黃珊珊發現,每次調試后沒幾天,“卡頓”會再次襲來。現在一上課,她就提心吊膽,生怕軟件“鬧脾氣”。
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教育學院教授郭文革認為,交互體驗差的根源在于各平臺對課程研究、教學模式等設計不到位。在線教育行業應明確一定的準入資質、技術標準等,以保證基本的教育服務品質;教育平臺要有自律性的監管意識,擔負一定責任,優化平臺,形成個性化與差異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服務水準,改善用戶體驗;嘗鮮的用戶不要盲從潮流而忽視個體要求,合適最重要。
退費轉課太復雜,揪心!
購買課程后由于種種原因不給退課,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的問題時有發生。應建立在線教育的學習進退自由機制,保障在線教育市場有序發展
為了讓上中學的孩子每天在家都能學英語,去年,家住廣州的陳茜花2萬元在51talk購買了一張三年期的學習年卡。幾次課后,由于孩子感覺時間緊張,沒空繼續學習,陳茜本想退卡,客服建議可以先請假,等孩子有空了再去上課,還熱心地幫她申請了暫停。
今年6月,孩子時間稍顯寬松,便開始在51talk上學習。但學習不到一個月,孩子不是很喜歡,不愿意再學。陳茜打電話給客服要求退課,卻被對方告知,申請退卡只能在購買課程后的3個月內提出,這張卡已超過時效,不得退費。
“現在只能自己虧一部分錢,再花心思將卡轉掉,可找到‘下家’并不容易。”陳茜在感嘆巨額儲值打水漂時,也為沒仔細看看雙方簽訂的《服務協議》而后悔。她還有一個擔憂,就是即便把卡轉了,別人遇到相同的問題怎么辦?
購買課程后無法退課,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的問題時有發生,退課退款難已成為在線教育行業一大難題。邱寶昌認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家長沒有仔細關注雙方簽訂的服務協議,對相關退課條款并未在意;二是機構在合同中制造陷阱,要么模糊課程申請退款時效,要么將退款條件和退款程序設計得過于復雜,不同申請退款時間往往也對應不同的退款金額方式。機構多對這類問題避重就輕,更不會刻意提醒,消費者會在不知不覺中蒙受“違約金”或“不含優惠價格”帶來的經濟損失。
針對退款轉課難問題,邱寶昌表示,應該盡快建立在線教育的學習進退自由機制,改變在線教育機構預收費的方式,可以按次數收費,進出自由,退卡時可以減去已花的費用后返還給消費者,避免給消費者造成損失,促進教方與學方市場的公平。
郭文革認為,應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加快解決類似問題,各行政主管部門應該盡快統一認知,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為在線教育市場的健康發展、消費者權益的安全保障提供一個良好方向。
許多消費者在出現問題后抱有“吃一塹長一智”心態,但專家提醒,一定要積極維權。消費者將自己簽訂的合同(或服務協議)、網站承諾書等收集齊全,核對不實證據,根據協議實際履行情況,看看是否構成相關欺詐,真正維護自身權益,促進在線教育市場有序發展。
復制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