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第六章 教學理論
一、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1.教學的概念
近代教學論發展歷程出現三次大論爭:
l“形式教育”學派和“實質教育”學派;
l“主知主義”學派和“行動主義”學派;
l“科學主義”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
“形式教育”學派認為教學是訓練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過程,即促進人的內在官能顯現、成長和完善活動;
“實質教育”學派認為教學主要是獲得有用的知識、技能的過程,即心理內容不斷充實的過程。
“主知主義”學派把教學理解為知識的傳授過程和觀念運動過程,主要強調教學活動是間接經驗的習得。
“行為主義”學派強調教學是學生親身探索、操作而獲得直接經驗的活動。
“科學主義”學派主張教學是一種理性活動。
“人本主義”學派則認為教學是一種情意活動,是人性的表達。
教學的本質的不同觀點:
l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哲學基礎,繼承和發展傳統教學理論的成果。主要是一個認識過程,是主觀能動反映、改造自身的過程。
l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交往。
l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實踐。
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與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陶冶品德、美德,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
(1)教學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教學和智育是兩個互相關聯又有區別的概念。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
(3)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的重要活動,具有特殊性。
(4)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化的統一。
2.教學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只要途徑,也是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基本途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決個體經驗和人類社會歷史經驗之間矛盾的強有力工具之一。
(2)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
(3)教育工作構成的主體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徑。學校工作應堅持以教學為主,教學和其他教育形式的結合。
3.教學的一般任務
(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二、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心身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
l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
l儒家思孟學派進一步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其重點在說明學習過程。
l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主張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l洛克的白板說一直到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S—R)理論的觀點,主張離開經驗憑理性去創造知識。
l德國的教育家赫爾特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明了—聯想—系統—方法”
l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在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基礎上,“由做事而學習”“情境---問題---觀察---解決---應用”。
教學過程的本質有不同的觀點:
A、認識----發展說B、認識----實踐說C、交往說D、多重本質說。
(1)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是教師學生認識世界的過程,教學過程包括教師教與學生學這兩個既有區別又相互依存的有機統一的活動。認識的普遍規律為揭示教學過程的規律指明了總的方向和根本線索。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作為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是不同于科學家、藝術家、實際工作者、成年人等的個體認識,是由教師領導未成熟的主體通過學習知識去間接去認識世界,發展自我,其目的在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把社會歷史經驗變為學生個體的精神財富,不僅使學生獲得關于客觀的映象即認識,也使學生個體獲得發展。
學生認識的特殊性在于:
A、認識的間接性。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知識,并在教學中間接地去認識世界。(中介性)
B、認識的交往性: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相互作用和聯系的基本聯系,也是社會依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還有具有鮮明的社會性。
C、認識的教育性: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赫爾巴特提出的)(三個方面體現)P85
D、有領導的認識。教學認識是在主客體之間“嵌入”一個起主導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師,形成學生(主體)-----課程與教材(客體)------教師(教導)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體結構”。
2.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知與行的關系
A、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B、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能能力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重視教學的發展性,是新時代的要求。
A、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B、智力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C、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能力和知識的相互轉化。應注意以下條件: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歷史學在職研究生有含金量嗎?從含金量看,教育部政策支持專業學位教育,其培養目標明確。課程設置兼顧理論與實踐,如南昌大學中國史在職研項目,涵蓋多門核心課程并要求實...
管理學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具體研究生方向?管理學在職研究生方向眾多。管理科學與工程結合數學和信息技術優化決策,適合技術轉管理崗;工商管理培養中高層管理者;高級工商管...
哲學在職研究生哪個學校好?哲學在職研究生授課方式以網絡班為主,通過直播授課、視頻回訪等形式上課,時間地點靈活,適合距離遠或學習時間零碎人員,多提供錄播視頻,學員...
教育學在職研究生考試考什么科目?主要通過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招生。同等學力申碩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外國語有口語交際等題型,學科綜合含主客觀題。專業碩士先參加全國聯...
理學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具體研究生方向?數學可用于金融建模等;物理學支撐半導體研發等;化學涉及醫藥研發等崗位;地理學應用于城市規劃等;大氣科學受環保等部門需求;地質...
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考哪些科目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通過同等學力的方式招生,滿足招生條件即可免試入學。后期課程學習完畢并符合碩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