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把進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視為最好不過的就業機會,IBM在增長機會和工作"/>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把進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視為不過的就業機會,IBM在增長機會和工作障礙之間求得了極好的平衡。它領導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并且它從末解雇過一個員工。
今天,IBM已成為美國的第四大工業企業,它的產品范圍從800美元的打字機到1億多美元的數據處理系統,每年可創造64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但今天,IBM向雇員提供的不再是30年前那種高增長、高職業保障的機會了,因為今天的IBM正承受著文化的壓力,這種文化更適合于IBM幾乎壟斷計算機工業的時期。
近年來,IBM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已轉向購買高性能和高靈活性的個人計算機,使得對高利潤率的大型計算機的需求減少了。對IBM而言,不幸的是,PC機已成為可互換的大眾化商品,而且在幾家主要的制造商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價格競爭。PC機帶來的利潤流向了像蘋果計算機公司那樣的公司,他們不斷開發創新新產品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需求。如今,IBM只占有約25%的PC機市場,與20年前50%的份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91年,IBM遭受了80年來次虧損:令人震驚的28億美元虧損。
看一下曾經有助于公司成功的因素,可以使我們更好的了解IBM當前的問題:一種受到規則高度束縛的保守文化,以及對顧客服務的永恒承諾。
IBM的創始人,托馬斯·沃森幾乎為每一件事情都制定了規則。深色西裝,白襯衫,條紋領帶是IBM的制服。喝酒,甚至下班后喝酒也被禁止。雇員們被要求頻繁的調換。今天,雖然規章制度的嚴厲性減少了一些,但保守形象還是一如既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適用于IBM成長及溫和競爭時期的保守文化,在現在動態的環境中已成為發展的主要障礙。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由于IBM提供了可預見的成長及就業障礙而被吸引到公司來的一批人,現在已成為公司的負擔,因為他們與當前所需的變革和創新的文化不相適應。
IBM的人員承諾顧客的服務。公司的銷售人員仍然是公司的驕傲,他們經過全面培訓并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大部分雇員在進入公司的頭6周里都要接受公司的培訓;每年,管理者至少花40個小時的額外時間參加研修。盡管公司遭到財政困難,IBM仍堅持每年投入幾億美元資金用與教育和培訓。如果顧客購買的IBM的設備出現了問題,他們相信公司的銷售和服務人員有能力解決。但是強調服務卻成了創新的代價。盡管IBM的許多競爭者幾乎每月都推出新產品,而IBM仍將"籌碼"壓在服務上。這并不是說服務不重要,而是當市場不斷要求創新并對創新給予很高的報酬時,IBM的文化仍集中在服務上。
IBM對自身問題的反應是進行大規模的重組。1991年,公司解雇了2萬人;1992年又解雇了相同數量的員工,這種劇烈的重組已經司空見慣。在所有這些場合,雇員的職務比比先前降低了2個-3個等級。你可以想象這些變化對IBM雇員所產生的影響。公司原來享有工作保障的美譽,在那里從來沒有被解雇,忽然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如果你是一位年薪60000美元的市場研究員,雖然你的薪水沒有受影響,但你發覺自己是在傳達室工作時,你的感覺如何呢?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IBM公司,而且是在1992年!
請用管理環境和管理文化理論進行分析。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山東在職研究生好考,多數項目采用“同等學力申碩”模式,入學無需參加全國統考,提交材料審核通過就能學習;后續申碩考試僅考2門(外語+學科綜合),難度低且有補考機會...
在職場中一些人通過函授教育拿到了大專學歷后,還想繼續報考在職研究生,那么,函授大專可以報考在職研究生嗎?下面小編給大
浙江中外合作免試碩士包含浙江傳媒學院、浙江財經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院校項目,免國內研究生統考,采用申請制入學,學制1.5-2年,碩士學位可通過中國留學服務中心...
在職研究生學制短的項目不少,諸多中外合作辦學和國際碩士項目學制為一年,免統考入學,上課方式靈活,能助力職場人高效提升學歷,兼顧工作與學習。
統計學在職研究生可報考河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多所院校,多采用同等學力申碩方式,學費1.6萬-4.776萬元不等,學制2年且多為網絡班,免試入...
河南在職研究生招生學校有新鄉醫學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大學、信陽師范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大學等,這些學校多以同等學力申碩方式招生,上課方式靈活,涵蓋...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