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人的身心發展具有能動性。
人具有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這已經使人超越動物界,人還有認識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人,具有規劃自己的未來和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的能力。人的能動性能否較好地發揮,是一個人的發展能否達到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對人的潛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對社會實踐在人的發展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視,以及對發展主體自我意識在人的發展中價值的清醒認識,是學校教育個體發展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認識前提,也是我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
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
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什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回答。
1.內發論
內發論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皇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孟子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萬物皆備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這是仁、義、禮、智四種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養性,向內尋求,這些品性就能得到發展。現代西方的內發論者進一步從人的機體需要和物質因素來說明內發論。如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認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美國當代生物社會學家威爾遜(E.O.Wilson 192-)把"基因復制"看作是決定人的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而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A.Gesell1880-1961)則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他認為,人的發展基因決定特定的順序支配,完成了一系列順序后機體達到成熟,教育要想通過外部訓練搶在成熟的時間表前面形成某種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勞的。格塞爾不僅認為人的機體機能的發展程序受到生長規律的制約,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長規律支配"。
2.外鑠論
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對于人自身的因素,有的認為是需要改造的,如我國古代性惡論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這樣觀點。有的認為人的心靈猶如一塊白板,它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外鑠論的另一個典型代表是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J.R.watson)。他甚至這樣說,給他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人。由于外鑠論者強調外部力量的作用,一般都注重教育的價值,對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會所要求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都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人的學習:學習什么和怎樣才能有效地學習。
3.在個體活動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如先天遺傳素質、機體成熟的機制與外部環境(如外在刺激的強度、社會發展的水平、個體的文化背景等)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人是能動的實踐主體,沒有個體的積極參與,個體的發展是不能實現的;在主 客觀條件大致相似的情況下,個體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對人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因此,我們把實踐、把個體積極投入實踐的活動,看作內因和外因對個體身心發展綜合作用 的匯合點,也是推動人身心發展的直接的、現實的力量。根據這樣的觀點,教育活動中主客 體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教育活動自然受到特別的重 視。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個體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我們的教育工作。遵循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則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傷學生。
1.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生長的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個高峰則在青春發展期。在這兩個高峰期內,身高體重的發展比平時要迅速稗多。
發展不平衡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經系統、淋巴系統成熟在先,生殖系統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維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發展期的現象,越來越引起心理學家的重視,心理學家提出了發展關鍵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謂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發揮個性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
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個體身心的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比如,身體的發展遵循著從上到下、從中間到上肢、從骨骼到肌肉的順序發展,心理的發展總是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喜怒哀樂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復雜情感。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關于發生認識論的研究,揭示了個體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按照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順序發展的特征。美國心理學家柯爾柏格的研究證明,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在個體的道德認知過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人的道德認知遵循著從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發展過程。這些研究結論對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個性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前后相鄰的階段是有規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時期內,發展主要表現為數量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從而發展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階段。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是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當然,不同發展階段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上一階段影響著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的選擇,所以,人生的每一階段對于人的發展來說,不僅具有本階段的意義,而且具有人生的全過程的意義。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如失明者通過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機體各部分存在著互補的可能,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況下依然能與環境協調,從而為能繼續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條件。
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出色的人物。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那么,就是不很嚴重的疾病或磨難也會把他擊倒。互補性告訴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卻是隱現的,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5.個性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它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需要說明的是,個體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僅是由于個人的先天素質、內在機能的差異造成的,它還受到了環境及發展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識的水平、自主選擇的方向的影響。在教育工作中發現和研究個體間的差異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口腔醫學在職研究生有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專業型需有口腔醫學專業學歷且有執業醫師資格等,學術型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等。多所院校招生,不同院校專業學費不同,同等學...
天津雙證在職研究生院校有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雙證指非全日制研究生,需參加全國統考,每年10月報名,過國家線有機會錄取,畢業獲學歷證與學位證,學信網可查,認...
金融學在職研究生報考,非全日制方式要求本科畢業或專科畢業滿2年,初試與全日制考試科目相同;同等學力申碩方式,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報名課程學習,本科有學位滿3年可申碩...
北京在職研究生錄取分數線迎來新變化,高校招生政策調整直接影響錄取機制。新政策聚焦分數線設定標準、專業招生比例優化等核心要素,旨在提升教育質量。這些變動對在職考生...
在職醫生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常面臨工作與學習平衡的挑戰。本文提供全面攻略,詳細解析報名流程、資格審核和考試準備策略,包括高效復習方法和時間管理技巧。注意事項部分強...
信息與通信工程在職研究生若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方式,入學無需考試。申碩階段考試一般考外語(如英語、法語等)和專業課(涵蓋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等)。考試通過標準為及格...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