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商務師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輔導:國際商務貿易理論實務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18 14:26:30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過程
古希臘、古羅馬的經濟思想中已包含對外貿易的內容(色諾芬《經濟論》,主張鼓勵外國人來希臘從事貿易活動,使雅典成為國際商業中心;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關注國際交換中的“正當價格”)
較明確的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主張起源于15-17世紀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金銀是一國真正的財富、外貿是財富增值的源泉、國家應干預經濟,實行貿易保護,實現貿易順差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古典貿易理論階段:基于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利益”理論、基于生產技術差異的“比較利益”理論,以及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新古典貿易理論階段:(1)馬歇爾、哈伯勒等對比較利益原理進一步解釋;(2)赫克歇爾和俄林提出的基于要素稟賦差異的“資源配置”或“資源稟賦”的貿易學說
新貿易理論階段:以克魯格曼和赫爾普曼為代表的基于規模經濟假設、市場結構和廠商行為的新貿易學說;關注產業內貿易現象 ;證明了規模經濟是國際貿易的另一誘因,以及差異性產品決定了貿易形態為產業內貿易
國際分工
1.社會生產力是國際分工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自然條件是國際分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3.人口、勞動規模和市場制約著國際分工的發展
4.資本國際化是國際分工深入發展的重要條件
5.國際生產關系決定了國際分工的性質
6.上層建筑可以推進和延緩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