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商務師考試中國對外貿易知識點(1)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18 14:29:56
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對外貿易的特點
1.國家壟斷對外貿易
2.貿易方式長期以“朝貢”貿易為主
3.中國特有的進出口商品結構
4.制約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對外貿易的特點
1.被帝國主義和官僚主義壟斷。
2.商品結構畸形。
3.貿易對象單一。
4.長期貿易逆差和不等價交換。
我國對外貿易的地位1.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2.世界外貿強國的特征3 我國與世界外貿強國的差距4.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經濟領域的對外開放的基本含義是:要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加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的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以加速實現現代化,在經濟上盡快趕超發達國家水平。
對外開放的內容
1.大力發展對外貿易;
2.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同時也發展對外的技術輸出;
3.利用外資,同時也努力發展中國對外的直接投資;
4.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國際勞務合作,發展多種形式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和互利合作;
5.建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的開放和西部大開發。
中國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
1 、賦予廣東、福建兩省以特殊政策2、建立經濟特區3、開放沿海港口城市4、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5、開發上海浦東新區
兩個大局的構想: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較快發展起來,中西部地區要顧全這個大局;東部地區發展到一定時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部地區也要顧全這個大局。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
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亞當斯密:1、在有貿易的條件下,可以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兩個國家都將本國的資源轉移至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部門。
2、雙方進行貿易,可以用本國勞動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去換取本國勞動率低、成本高,處于劣勢的產品。
3、雙方進行貿易獲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國際專業化分工,雙方都發揮了本國的絕對優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產量,降低了成本;由于國內價格和國際價格之間存在著差異。
大衛。李嘉圖:1、在有貿易的條件下,可以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兩個國家都 將本國的資源轉移至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部門。
2、貿易雙方將按照“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本國處于 相對劣勢的產品。
3、雙方貿易獲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兩國進行國際專業化分工發揮了本國的比較優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于國內價格和國際價格之間存在著差異。
赫克歇爾?a俄林理論
(1)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原因。
(2)各國商品價格比例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
(3)商品國內價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價格比例不同決定的。
(4)要素價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給比例不同決定的。
結論:一國出口的產品是它的比較優勢產品,即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豐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的產品,而進口的產品是它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且昂貴的生產要素的產品。
產業內貿易理論 (Intra-industryTrade Theory)
所謂產業內貿易指的是貿易雙方交換的商品屬于同一產業部門,即貿易伙伴間既進口又出口屬于同一產業部門的產品。
產業內貿易理論從供給和需求角度,可分為規模經濟貿易理論和偏好相似說。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規模經濟是指廠商進行大規模生產是成本降低而產生的經濟效益。
規模經濟產生的原因在于:1.能更好地利用交通運輸、通訊設施、金融機構、自然資源、能源、水利等良好的企業環境(即企業外部規模經濟),2.能充分地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效能,更好地組織企業內部分工和提高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設施的利用率(即企業內部規模經濟)。
需求偏好相似說
林德認為,工業制成品生產的初期主要是滿足國內需求,一旦國內市場擴大到使工業得到規模經濟,具備國際競爭能力時,就會拓展國外市場。由于該產品是為滿足國內市場喜好和收入水平而生產的,因此該產品較多的是出口到那些偏好相似的國家。兩國之間的居民需求越相似,那產業內貿易量就越大。
產業內貿易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 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然而,工業制成品多數處于國際價值鏈條的低端環節,產品的附加值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產業內貿易特征不明顯,外貿競爭力主要建立在低成本基礎上,而不是規模化經濟與產品差異化。因此,在我國勞動力稟賦優勢逐漸降低的情況下,應積極借鑒產業內貿易思想,爭取擴大產業內貿易的比重,促進對外貿易內涵式發展。
競爭優勢理論:增強一國企業競爭優勢的因素包括四個主要因素和兩個輔助因素,即生產要素條件、國內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撐產業、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程度,以及政府的作用與外部機遇。
微笑曲線理論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啟示 我國在發展制造加工業的同時,還要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創立自主品牌,爭取國際流通渠道的主動權、終端市場的控制權,向產業鏈高端升級;在國際競爭中,還應并購整合,在跨國經營中利用全球性要素與資源,建立以本國跨國公司為核心的全球產業鏈條,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最大限度的增加本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