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商務師考試中國對外貿易知識點(2)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18 14:32:57
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含義及形式
含義 對外貿易戰略是一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根據一國總的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國內外實際環境,對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實現國內資源的有效配置的方式、對外貿易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手段等所做的全局性戰略規劃,是一國進行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
1、初級產品出口戰略 是通過出口具有資源優勢的原材料及初級產品來換取外匯,再將獲得的外匯從發達國家進口技術、中間制品、生產資料產品等,由此逐步推進本國本地區的工業化。
2、進口替代戰略 又稱為內向型的發展戰略,主要是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工業,是相對進口工業制成品的替代,以達到削減進口、節約外匯,發展本國工業和減少對國外經濟依附等目的。
3、出口導向戰略 主要是通過擴大制成品的出口,加強工業基礎,促進整個經濟的工業化,實施該戰略的國家都把國際市場作為一國經濟活動的中心,把促進工業制成品的出口作為一國經濟發展的核心。
4、混合發展戰略 是對進口替代戰略和出口導向戰略的結合。強調既不過分保護進口也不過分鼓勵出口,對進出口采取一種中性的政策。
對外貿易發展戰略選擇的原則 1、貿易發展戰略必須立足于提高國家競爭力 2、堅持靜態利益與動態利益相結合的原則3、貿易發展戰略的制定必須符合國際慣例
影響貿易戰略選擇的因素 國內因素1、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2、經濟發展規模3、供求狀況4、利益集團的影響
國際因素1、別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制約2、世界經濟發展水平3、國際政治的影響
外貿體制的概念 對外貿易體制是對外貿易經營管理體制的簡稱。它是指對外貿易的組織形式、機構設置、管理權限、經營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次序:首先,逐步松弛對外貿易計劃,代之以許可證、配額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之后,隨著國內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市場扭曲的程度逐步減少,對外貿易數量控制也隨之減少,對外貿易制度朝著?°中性?±演化。
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是指一國對其外貿活動進行行政管理和服務的所有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具有權威性、統一性、嚴肅性、規范性的特點。一國的外貿法律制度是其為保護和促進國內產業增加出口,限制進口而采取的鼓勵與限制措施,或為政治、外交或其他目的,對進出口采取鼓勵或限制的措施,它是一國對外貿易總政策的集中體現
對外貿易立法的特點
(1)它調整的是國家管理對外貿易這一縱向法律關系,屬于公法范圍。對外貿易法律與涉外民商法調整的范圍是不同的,
(2)一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通常帶有深刻的國際法的烙印。
(3)當代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只調整貨物進出口關系的范圍。
(4)對外貿易法律制度,一般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國際技術貿易是指不同國家的法人和自然人之間,按照一般商業條件,向對方出售或從對方購買技術使用權的一種國際貿易行為。
國際技術貿易的特點 1、轉讓方向受讓方出售的一般僅為使用權2、轉讓具有不可逆性3、是一種長期交易4、定價和支付方式具有特殊性
國際服務貿易的含義 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定義,國際服務貿易是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通過商業現場或自然人現場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交易過程。
國際服務貿易壁壘 指一國政府對國外生產的服務銷售所設置的有障礙作用的政策措施,以增加國外服務生產者的成本從而達到限制外國服務進入的目的。
我國對外服務貿易
(一)服務出口發展速度較快,但規模相對較小
(二)服務出口領域不斷擴大,但結構相對落后
(三)服務出口規模小于服務進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