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上萬高三生棄高考
重慶市招辦人士透露,今年重慶市高考報名人數雖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來說,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視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有上萬名學生沒有報名高考。
據介紹,與三年前的高中入學數量相比,高考報名人數比當初減少2萬人左右。而據調查,應屆高三學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
原因何在?記者采訪部分區縣招生負責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高三學生最后放棄高考的原因很復雜,這些考生多是農村考生,有的迫于無奈拿個畢業證外出打工。此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上完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使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農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績平平只能上專科,還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掙錢。
另一個因素也不容忽視,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一些學校迫于升學率的比拼壓力,會召集部分升學無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勸其放棄高考。
萬人棄高考,無關“讀書無用”
萬人放棄高考,難道果真是讀書無用論造成的嗎?通讀了新聞便覺,把板子完全打在教育體制身上,或把矛頭直指讀書無用論,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重慶上萬人放棄高考,有著不同的具體原因。正如重慶一名招生負責人所陳述的三種原因,一是有的農村孩子迫于無奈,想拿個畢業證外出打工;二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有人認為,孩子成績平平只能上專科,還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掙錢;三是,一些學校迫于升學率的比拼壓力,會召集部分升學無望的考生作思想工作,勸其放棄高考。
縱覽這三種原因,其實與讀書無用論都扯不到邊。第一、第二種原因,無奈的現實之下,也算是考生及其家庭的某種理性選擇。第三種原因,這些勸阻學生參加高考的學校,尤其應該受到批判,這種功利化的政績思維,凸顯了學校的冷血和殘忍,而這更與讀書無用論無關。
本來,中華千年來彌漫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因而,萬人放棄高考尤其值得反思。首先,為何有一些學校利欲熏心,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置學生權益于不顧?其次,當今教育消費畸高,無論復讀還是大學學費,都讓貧寒子弟望而卻步。最后,就業形勢的確嚴峻,這自然讓善于盤算的家長,思考讀書是否值得。此外,教育資源城鄉不均,與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孩子擁有的機會不多,從而選擇放棄。因此,萬人棄考,并非讀書無用論抬頭,實乃無奈現實所迫。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