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靠模仿靠積累 寫作也應重個性(2)
一些剛帶班參加完高考的語文老師提醒,別先忙著模仿優秀作文,注重日常積累,培養自己的語言個性才是要緊的事。
1 小“古文迷”贏高分
總分547分,語文126分,看到這個成績,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考生李漢平緊張的心放下了——考試結束,小李對了標準答案。由于語文選擇題上有硬傷,算了算分數,要想得高分,必須作文達到一類卷分數。果然,作文給自己爭了氣。小李通篇用古文,寫自己習字時和鄭板橋的一次對話,引出觀點——成功不是一時靈感閃現,也不是渾然天成,苦練和創新二者缺一不可。
小李告訴記者,父母都從事中醫行業。雖然自己報考的是理科,但受家庭氛圍影響,從小就喜歡閱讀古代典籍。升預備班的暑假,他還試著續寫了《三國演義》。讀到中意的作品,他便留意背下來,高三上學完蘇洵的《六國論》,小李被文章的氣勢所吸引,干脆找來蘇洵的更多作品閱讀。同時,小李愛好書法,雖然已經考出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書法8級證書,但直至高三,他還是會提起毛筆寫寫字,讓自己的心靜一靜。臨摹作品時,又能帶他再次沉浸在鐘愛的古文世界。
如今,小李的腦海里已經“印”有百余篇古詩詞和古詩文,一張口,很多句式都能“蹦”出來。他覺得,自己日常寫作時更有底氣。相比不少考前忙著背“素材寶典”的同學,小李顯得不慌不忙。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