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靠模仿靠積累 寫作也應重個性(4)
余悻悻然,曰:“雖然,書道貴于自然。先生所創‘七分半書’,參楷、隸之道,渾然天成,固不為斧鑿也。吾欲謀其變,惜無天成筆法,縱有所得,不過營營于點劃之間,不可謂通神之品。雖筆耕不輟,亦何如哉?”
曰:“是何言語!逸少曰:適我莫非新,謀新者,以人力求謀諸書道之變化,固非天成者也。況書無定法,猶水無常形,吾求其變,豈可怪也歟?子敬出,筆驚風雨,不墮乃父之名。吾觀其融真、草、篆、隸于一爐,而創破體,何其氣概之盛也!其所創連綿草者,似奇反正,若斷還連,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缁鸾町嫽,連屬無端末,天下子敬第一品也’,米元章奉之神品,豈顧其謀新求變而非彼所謂天成者耶?”
“是故無筆耕之勤,無入書家之伍;無謀新求變,無為通神之品。庸人不識,正襟危坐,輟筆不耕,而曰‘待其天成’。吾恐其筆法未成,而歲月蹉跎也!
“豈獨書道如此,萬事皆然也。必以逸少臨池之勤,子敬求變之勇,乃克有濟。二者得兼,然后存乎一心,隨意揮灑可也。至于無為無謀而欲一朝功成,其可得乎?”
余長揖而謝曰:“謹受教。愿乞墨跡,以償夙愿。”
先生欣然援筆,而書“‘勤’、‘勇’以濟,莫之能傷”。既成,乃嘆曰“吾于仙界,始知后人有詞家三境之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臨池不倦,筆耕不輟之境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謀新求變,碩果累成之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根基既具,于妙處偶得之至境也;至境雖妙,茍無‘勤’,‘勇’于前,亦不能及也。嗚呼,靜庵所謂,豈獨詞家也哉?是亦書道之三境,為人之三境也。愿汝尊之守之,永世莫忘!”
遂出,不知所終。惟所題數語,猶存墨香。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李漢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