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f訪談俞敏洪暢談教育改革(2)
俞敏洪:首先民辦教育未來會成為中國教育的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是肯定的。現在私立的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依然蓬勃發展。我個人的感覺就是,隨著政府的力量和法律的力量對于民辦教育的支持,未來的民辦教育原則上應該是能夠朝著一個比較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由于中國過去從1949年到1980年,差不多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公立教育的及其重要的強調,導致民辦教育徹底的沒有。到1980年以后,民辦教育逐漸出現。到最后民辦教育變成中國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是中國教育的平衡和推進力量。我估計二十年以后,中國的民辦大學教育,中國的培訓教育,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大概會有一批強有力的民辦教育的力量出現。這里面比較強勢的教育力量是中國的培訓教育。像新東方這樣的外語培訓,到職業技能培訓,到國家教育力量無暇顧及的教育。
戴自更:我們希望新東方在未來民辦教育領域中能占領一席之地,相信在俞老師的帶領下,這個問題不會很大。我想問你從一個農家子弟,到現在成為一個國際之名的培訓學校的教父,你覺得你的成功,哪些方面是起決定作用的?當時拿著糨糊貼廣告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會有今天,是得益于時代,得益于個人,還是得益于你的性格或者是你的才華,或者是你的一些合作伙伴?
俞敏洪:
我覺得在中國的形勢下,第一個成功首先是形勢的成功。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形勢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因為中國一直是五千年的文明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大局決定一切。整個中國的大局,決定了民辦教育領域如果沒有任何發展余地的話,我今天肯定做不成。在這一點上,真的需要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因為它給了我一個更大的生存的余地。這是形勢或者是國家的大氛圍的影響。這一點是每個企業家都應該承認的。包括你這樣的傳媒界的人物也應該承認。這個時代變得更加的寬容、更加的開放,變得更加善于從世界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在這一點上,新東方也是從中間收獲很多。我覺得新京報也是。這是不能否認的。每一屆的領導人都顯得更加開放,更加能夠容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經營模式和社會發展的取向。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能夠做到今天的原因,跟中國市場的多元化有關系。每個人根據自己才能的不同,能夠選擇一種,大概跟自己的才能能夠吻合的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說你選擇做傳媒,我選擇做培訓,有的人選擇做大學教授,有的人選擇做房地產。在背后一個共同的原理,不管是你還是我,還是做房地產的,背后都有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自己能做的事情的肯定。我們這樣的人還沒有被嚇跑,顯示了中國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比原來的狀態更加寬容的局面。盡管我們常常會有很難受的時候,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還活著,這就和原來不一樣了。尤其像我們這一代,80年代進入大學的人,對過去的回憶有恐懼感。因為我們親眼看到戴高帽子的人在街上游行,親眼看到反革命被打死。在這樣多元化的時代下,我們做得還算是可以,還能夠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進步,也是中國政府的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已經有了第二個要素,我們能夠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做教育,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個,國際融合非常重要。從最初的國際貿易上的,到現在帶有一定意義上的文化的融合。比如說我做教育,比較關注的就是理念,教育方法和未來中國學生的出路。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和世界的潮流是一致的。比如說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反對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也沒有反對中國高中生出去讀本科。我覺得有一點點高瞻遠矚的因素在里面。在幾十年前開始,宋氏三姐妹出國留學,宋慶齡支持孫中山,宋美齡跟蔣介石合作,這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允許中國留學生出去留學,并且允許中國留學生自由的歸來。現在中國留學生中已經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日本人比較善于吸納其他文化,唐朝的時候吸納中國的文化,到后來他們開始吸納西方的文化。現在有一些人說擔心中國的文明被西方的文明所稀釋,這是一個多余的擔心,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作為一個基礎,加上西方文化中一些先進的東西作為我們的理念。我們未來的發展能夠創造比較好的文明的繁榮。
所以,我從這三點上,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融合的時代
戴自更:俞老師講了改革開放這三十年來,無論對于我們個人的事業,我們個人的成就都是起決定意義的。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也是一個方面,俞老師也講了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是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新東方從92年、93年開始起步,一直到現在這樣的成績。你覺得新東方本身的成就,跟你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俞敏洪: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跟你一樣,都是從底下的創業者開始做起,目標比較明確。比如說原來我做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中國最好的培訓學校,尤其是在外語方面,做一個學生能夠學到東西,通過考試,人生的理想和境界能夠往上提一步的學校,這一點我認為現在我們做得還是不錯的。
第二點,由于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了中國的很多不幸,到最后逐步的進步,看到了中國人民的生活,逐漸的能夠走上相對來說比較健康的軌道,或者說叫小康社會。我們這些人本來覺得沒有機會,后來算是利用了機會,并且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個人感覺這三十年,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比較幸運的時代。我們最怕的是看到一個什么狀態呢?我們十歲的時候是那個社會狀態,到了我們八十歲的時候還是那個社會狀態,這是最可怕的。但是我們十歲時候的社會狀況,到我們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到現在我們四十多歲,某種意義上,跟世界的融合上,教育、經濟、政治跟世界的融合上,中國的進步還是很大的。盡管還有缺陷,但是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再過后面的十年、二十三十年,還會看到中國更大的進步。所以,我們生 活在一個比較幸運的時代。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