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女孩憑讀后感敲開復旦大門
寫“讀后感”也能寫出名堂,直接被名牌大學錄取嗎?8月30日是復旦大學新生報到日,記者獲悉,杭州和湖州有3位女生是憑一篇讀后感,而被復旦大學中文系自主招生錄取的。她們中一人就讀的是民辦普通高中,3人中也只有一人高考分數超過復旦分數線。
3位女孩嘴里說得最多的就是“幸運”。來自湖州的女孩施卓彬的上名校軌跡,對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孩子更有激勵作用。小施讀的是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民辦普通中學,全年級有2個文科班,她的平時成績能排在前3名。這次高考,小施正常發揮,考了637分。小施原先對自己的定位是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寧波大學等,可對照今年的浙江錄取線,上海對外貿易大學的最低投檔線在639分,她還差2分呢。復旦大學今年的最低投檔線更是要673分,小施很慶幸自己寫的一篇讀后感跨越了30多分的名校鴻溝。
另一位來自杭州高級中學的女生韓曉(化名)本來成績位列全年級前10,可此次高考發揮失常,只考出624分,但同樣拿到了復旦入學通知。學軍中學的女生張蘊賢考出681高分,上了復旦分數線。
復旦為文學優秀學生開通的自主招生綠色通道來自于一年一度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最大優勢是不設門檻,不用參加水平測試,以寫復旦推薦的文史哲書目讀后感來選拔面試,優勝者上一本線就能進復旦,這被譽為國內絕無僅有的“憑寫一手好文章,助升名校深造”的選拔機制。
當然,能進復旦并不是只投一篇讀后感那么簡單,復旦從1000多篇作品中挑出70多人進入教授團的自主招生面試,小施記得當時面試官問她平時看哪些書,關于自己這篇征文自己有什么看法,她記得當時她說到喜歡讀《論語》,沒想到考官立即追問“是哪個版本的論語”,讓她一時語塞。
而杭州學軍中學的張蘊賢告訴記者,她正是從錢江晚報上得知復旦博雅杯賽消息,恰好前段時間閱讀了書單中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 淚與笑》,便試著寫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讀后感。以下我們選摘了3學生文章的部分內容。
讀《紅字》:靈魂對苦難的忍耐
D·H·勞倫斯曾這樣評價《紅字》:“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間故事,卻內含著地獄般的意義。”我對這“地獄般的意義”不甚理解,卻在霍桑短暫而安詳的敘述里淺讀到了貼近我們生命的意義:當生命的忍耐延伸觸及到了黑暗疆域之外的一絲絲光亮,請相信“總有一天,你的峽谷會開出花來”。
《紅字》的忍耐開始于這樣一句話:“我的孩子要尋找一個天上的父親,她永遠也不會認識一個世上的父親。”海絲特神色淡定地說出這句話,于是伴隨著對于不斷的來自世俗,來自齊靈渥斯,來自內心的折磨的忍耐,苦難的拯救開始了。
是的,有時候這就是我們的一生。那個法國人羅伯·格里耶在《去年在馬里安巴》里用那些塞滿莊園的巴洛克式雕像,早就向我們演示了生命存在與生命意義追問的困惑:如今,您跟著我,永遠迷失方向。苦難隱匿在人類路途某個幽暗角落,衍生了它的另一鏡像:忍耐。今天的我們仍舊需要這樣的忍耐,房龍這樣形容生活:
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恐懼總是陪伴著人們\一些人曾試圖攀登擋住太陽的巖石高墻\但他們陳尸石崖腳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復一年。(《寬容·序》)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