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導:如何用排名法對考生進行定位(3)
為什么這么多年大家都在用分差法進行志愿填報,并且都是參考各個區縣一本線。過去這么多年北京市招生計劃和北京市高考報名人數,雖然每年都有變化,但是變化不大。它的變化所造成的誤差還不足以導致給使用分差法填報高考志愿帶來影響。所以大家一直沿用這個方法,既簡便又準確,所以可以用。但是這些年不一樣了,這些年我們會發現每年高考的報名人數變化比較大,每年都在大幅度地減少,而每年的招生計劃也是參考招生人數的,所以也會有變化,當然它的變化沒有報名人數大,但對一本線的劃分就會產生誤差。
我告訴大家真實的一本線是怎么劃出來的。每年北京市的一本線是怎么定的。是全市一批次招生計劃乘以1.29,我研究了多年的數據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全市的招生計劃是多少,乘以1.29得到的數字就是那個排位的考生的高考成績,就是一本線。有時候是1.29,有時候1.28,有時候1.30,總之大概就是1.29。這時大家稍微對高考有研究的就會提出一個問題,因為一本線乘以一個系數是為了給一本學校充足的生源,而不是可丁可卯地把一本線定在一批次的招生計劃的人數上,而是有一個余量,這個余量就是129%的增量。為什么是129%而不是120%,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常識,按照教育部的規定高校提檔不能超過計劃數的120%,這樣為什么定1.29,留出多了9%的余量呢?大家注意到,還有一個提前批次,提前批次沒有分數線,但是它錄取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一本線以上的學生,他們要占一定的比例。高招辦在劃一本線的時候要給提前批次留出余量,還有一些達到一本線但沒有上一本學校,而是上二本學校,也有一個比例,所以結論就是1.29。由于這個原因一本線對應的人數跟招生計劃是有關系的。雖然高招辦的辦法能夠大致確定一本線,但是可能會有誤差。2009年我對這個誤差進行了一個定量的分析,誤差大致在20分左右,這是根據那一年的報名人數進行的分析。當時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本線下20分的考生不要放棄一本填報》。在2009年高考錄取之后,一大批不知名的家長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感謝我,說多虧看了你那篇文章,要不然我們孩子就上二本了。我們看了你的文章,所以孩子被一本錄取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專家指導:如何用排名法對考生進行定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