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臺"嚴政"防作弊 2012高考能否清凈(3)
降低“筆試成績”比重
“天氣預報,時有不準確。對有生命的人進行預測,要比對天氣和地震的預測更困難。”作為考試研究者,謝小慶清楚地知道考試的局限性。他說,任何一個科學合理的考試,必定是“標準的”,以相同的題目按照相同的程序測試所有的考生,按相同的規則給所有考生打分。但是,沒有一個考生是“標準的”,每個考生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生活環境、教育經歷,每個考生都具有能動性和選擇性。以“標準的”考試來考“不標準的”人,這是考試最根本的局限性。
于是,研究考試30年的謝小慶多年來不斷呼吁降低高考筆試在招生決策中的比重。“高考中,絕大部分考生的筆試成績占評價的100%,只有筆試一條路可循。而以美國為例,參加大學或研究生升學考試一般需要三個方面。筆試,平時成績,社會活動、推薦等證據材料各占1/3,這樣對一個考生來說,能形成一個比較合理客觀的評價。”謝小慶說,很多發達國家情況大體如此,如果我國能完善社會信譽系統,降低筆試成績比重,更多地考慮考生的過程性評價,降低總結性評價,這個問題將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謝小慶特別強調:“教育部最近實施的‘中小學生成長記錄袋’就很好。”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