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考生被“高考狀元” 稱自己很受傷(5)
畫面提示:
2011年6月26日新聞
主持人:
因為高考狀元的炒作無疑會助長高中學校乃至地市對高考升學率、高考成績的追逐,成為學校、教輔機構甚至企業家們爭相追捧的對象。從2004年開始教育部就明確提出,叫停炒狀元高校不對新生的成績進行排名。
白巖松:
在一個急功近利或者非常現實的競爭環境中,成功學就一定賣的特別好,所以這幾年在中國成功學賣的就特別好,我的成功雖然不可以復制,但是絕對可以復印,帶來商業上的各種各樣的利潤等等。所以炒狀元不過社會上成功學熱潮的一個在高考領域當中的復制而已,或者叫復印而已。比如說教育部不可以去炒狀元但是管不了媒體,我也不希望用管媒體的或者不可以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可不可以解決自己系統內的問題?如果像盯高考試卷那種保密一樣,把這個分數也能夠保密,是不是效果就會好得多同時媒體也要去反省和思考很多的事情。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接下來要連線一下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聽聽他的意見。
旭明你好。
王旭明:
巖松好。
白巖松:
社會上都在其實強調這幾年知情權,但是我看到你最新的一篇博文上面寫著,針對高考狀元要有不知情權,請解釋。
王旭明:
實際上,剛才片子里播放的,我們多年來對高考狀元的炒作歐進行了明確的要求,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炒作依然炒作。我想這里面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當然存在的原因負責復雜,就不一一解說,但是有一個必不可少就是利益,各方在這個事件當中有利益,所以才形成了共同的炒作群體。對于我們來講在這里面我提出一個,來對于廣大公眾來講我們很熟悉一個詞語叫知情權,實際上對于我們還有一個相對應的詞語,這幾年應該說比較生疏了,就是不知情情,其實無論作為當事人還是學校,還是作為有關部門甚至每一個公眾個體在獲得知情權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自己有一個不知情權。
白巖松:
所以你希望高考狀元進入到不知情青的社會共識當中?
王旭明:
應該是這樣的,其實這里面我覺得就是說,我們對高考狀元的不炒作有各種要求,這是無疑非常正確的。但是在在采取各種具體的措施的同時,我覺得還是要加強引導,也就是說跟公眾要說明白為什么不炒作高考狀元。
白巖松:
這里涉及到,剛才我已經說過兩次,其實教育部沒有辦法對媒體說不能或者不可以,其實這件事的確該解決。
王旭明:
你說得非常對,所以我說一方面對我們要求各項措施具體化,比如說你剛才提到的對我們誰負責輸出考試成績的那個部門,要有嚴格的規定等等,這些具體措施的同時,我們想還要加強引導,這個引導包括不知情權這樣的一個說明,比如說教育常識的一個說明,高考僅僅是一次考試,盡管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試,但是就是一個考試而已,這個是教育的常識。再比如我們在引導的同時,還要告訴公眾這個炒作高考,這個是每一個人的權利,沒有錯但不好,我們應該做好事不僅僅做滿足于不做錯事就行了等等,這些都屬于引導的范疇。我希望專家學者,特別是教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在這些大問題上挺身而出,要敢于說話,具體解釋要說服公眾。
白巖松:
非常感謝旭明,我非常認同您的這句話,的確可能是有權利這么做,但是不意味著什么事這有權利這么做,就一定是該做的。好,非常感謝王旭明接受我們的連線
我們接下來繼續關注另外一個話題,大家都在炒狀元,狀元會不會被炒糊了,也有一份調查顯示,也許出乎大家預料的是,回頭看這么多狀元里頭,達到大家期望值的在社會上的成功比例并沒有太高,這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畫面主持人:
不知道一個考試有多么重要,能讓家長自發把路過的車輛攔截,把騎自行車的市民強行拽下,我不知道一個考試有多么重要,能讓父母強顏歡笑,隱瞞親人去世的死訊,甚至不惜讓孩子錯過與爸爸媽媽最后的絕別,我不知道一個考試究竟有多么重要,為了走進考場…
解說:
盡管這段視頻主持人對高考的質疑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但是短短幾天中各大網站上萬次地復制轉發和評論點擊,還是值得玩味。當高考分數線被陸續公布,各種各樣的高考狀元的報道再次鋪天蓋地。面對高考狀元一年接一年地受到熱捧,有人在表達著自己的情緒,而有人則在進行著理性的分析。2009年,蔡言厚教授和他的同事就發布了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樣本涉及從1977年到2008年全國各地省市高考狀元,反映了他們的求學和就業情況。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