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志愿填報:考生要權衡四因素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是令考生與家長最感頭痛的事情。考生志愿填報不當,可能會造成考分浪費、志愿落空、批次整體落選,甚至名落孫山。為此,我們有針對性地歸納了一些考生在填報志愿中要權衡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應對方法。
一、填報志愿要做到知己、知彼
考生首先要知己:第一,身體條件。考生要遵循《考生體格檢查表》中的有關指導性意見,避開限報專業。第二,分析自身的成績、興趣、優勢和強項。考生要根據平時成績在班級、年級、學校中所處位置、近幾次模擬考試成績所處位置、興趣愛好、體檢情況、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和臨考發揮水平、家庭經濟條件等,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目標高校”和“目標專業”。
其次要知彼:第一,當年高考最新政策、規定,高校的錄取政策和錄取情況(如人數、專業、二志愿等)。第二,院校及專業前三年的錄取分數線,仔細研究其招生層次和冷熱變化情況。第三,高校的辦學歷史、師資、科研、學科點(碩士、博士)建設、專業設置、主要課程、對考生政治面貌和身體素質有無特殊要求、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學校收費情況和獎貸學金發放辦法等。第四,仔細查閱有關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招生條件、提檔比例、專業級差、錄取規則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失誤。
二、第一志愿填報是關鍵
北京市本科錄取批次為提前批以及本科一、二、三批,四個批次依次錄取。提前批設置兩個順序志愿,每個志愿填報一所學校。一、二、三批各設置兩個順序志愿,第一志愿設置一所志愿學校;第二志愿為平行志愿,設置三個志愿學校。以上每所志愿學校設置五個志愿專業,考生填報時同時注明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學校錄取規則為:第一志愿按照“志愿優先,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進行投檔;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對同一批次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從以上投檔規則來看,第一志愿至關重要。考生如果第一志愿沒填好,就很有可能落選到平行志愿或下一批次院校。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走出只關注提檔線的誤區,詳細了解欲報高校近三年的錄取線——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考生將最低分作為志愿填報參考風險太大,最不靠譜;最高分意味著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有很大自主性;平均分在填報志愿中最有實際意義。所以,按平均分填報志愿校,按最高分選擇專業應當是明智的。
另外,錄取調檔比例一般在學校招生計劃數的120%以內,高校投檔一般是將附加分計入總分進行的,但是專業錄取時有的卻是按實考分排序、分專業的。若高校按招生計劃的120%提檔,最終被退檔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投進檔案的考生,所以按實考分報志愿才有把握。
考生還要注意“大小年”,即由于報考人數多,導致錄取分數線上調、錄取比例下降,因而又造成第二年因不敢報致使報考人數減少、分數線下降的現象,反之亦如此。“大小年”現象主要是考生只看上一年錄取分數線造成的。
編輯推薦: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