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的延伸題目(三)
【例三】有詞評家說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下面葉夢得的這首詞頗具豪放之風,請你任選一個角度(如景物描寫、人物形象刻畫、情感抒發等),對這首詞的豪放風格加以賞析。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云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注釋]①八公山:淝水流經這里,在此曾發生淝水之戰。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丞相謝安(號東山)命其弟謝石、侄謝玄率兵應戰,以少勝多,大敗前秦。②葉夢得:南宋詞人,主戰派,此詞寫于他被主和派排擠出朝期間。③桓箏:謝安晚年被晉孝武帝疏遠,一次陪帝飲酒時,其舊部桓伊彈箏助興,唱《怨歌行》,謝安聞之流淚,武帝也面有愧色。
[譯詞]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壽陽這座古老都城岸草凄迷,遠望淮河淝水自西流來,依然環繞這座孤城。
遙想烏衣巷內謝石、謝玄那班英武少年,年輕有為,足智多謀,軍容嚴整。
安坐在帷帳里從容靜觀符堅驕兵渡河南侵,如驚濤駭浪中兇猛的鯨魚奔騰。
掉轉目光去看那滔滔東流的河水,回頭談笑間,擊潰強敵的功業便已告成。
經歷千年,八公山下斷崖間依然草木叢生長在遙遠歲月里記錄歷史的崢嶸。
只能獨自無目的地觀看云層舒卷,波濤涌動,沒有地方可以尋到豪杰英雄。
確信謝家子弟勞碌為國不過空成歷史;嘲笑自己為什么又生悲愴懷想之情。
想起那位謝東山老先生啊,怎么承受年邁時獨自傾聽桓伊彈奏的哀婉箏聲?
[延伸樣例]①景物描寫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詞中正面描寫景物的筆墨雖然不多,但在孤城環水、岸草凄迷的境況下,詞人卻描繪出了“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的景象。試想,由淝水之戰到南宋偏安已近千年,而作為當年主戰場的八公山,斷崖刀劈劍斫般矗立,那些曾令強敵草木皆兵、膽戰心驚的草木依然呈現出崢嶸氣象,千載之下,一股英雄豪氣凝聚蕩滌其間。“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股豪邁氣概也凝聚在詞人胸懷。其余“沸浪駭奔鯨”“漫云濤吞吐”等想象、襯托的景物描寫也都毫無柔媚之態。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斷崖草木,遙擁崢嶸”啊!
②人物形象刻畫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在孤城環水、岸草凄迷的境況下,詞作懷想的卻是“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云橫”的謝家才俊。這些年輕人英武有為,足智多謀,他們指揮的軍隊整肅強勁。盡管敵軍驕橫囂張,但這些年輕將領卻在轉盼之間,“一顧功成”。這與蘇東坡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與辛稼軒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異曲同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詞人正面描繪、反面烘托,塑造出指揮若定、揮灑自如的英雄群像,寄托的正是自己慷慨激昂、意氣勃發、建功報國的豪邁情懷。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啊!
③情感抒發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這首詞下闋有大段抒情,可謂回腸百結,沉郁蒼涼。“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詞人胸潮翻滾,苦覓英杰,滿腔孤苦郁悶。“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撫古思今,滿腔悲愴,正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成”。這與蘇東坡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與辛稼軒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異曲同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詞人正面描繪、反面烘托,塑造出指揮若定、揮灑自如的英雄群像,寄托的正是自己慷慨激昂、意氣勃發、建功報國的豪邁情懷。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啊!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