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均不分文理采用3+3模式
浙江和上海日前同時公布各自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上海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中規中矩,內容與此前教育部發布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基本吻合,而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則力度更大、改革更徹底。有關專家表示,作為后試點的省份,遼寧出臺的高考改革方案應該更趨近于浙江此次出臺的改革方案。
對此,遼寧省教育廳表示,遼寧也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結合遼寧省實際研究出臺實施方案,遼寧最遲也將在2017年開展高考改革。先行地區的改革方案將是遼寧方案制訂的重要依據。
一年兩考
給考生更多機會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主要亮點:高考科目3+3模式,外語和選考均可考兩次。具體內容包括:不分文理;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中選3門;外語和選考有兩次考試機會,成績兩年有效;語數外每門150分,選考科目分等級打分,每門最高100分,總分75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區別;2014級高一開始實施。
對于考生的選考科目成績,普通高校在錄取時,浙江要求,要分專業類或專業確定選考科目范圍,但至多不超過3門,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會公布。考生選考科目只需1門在高校選考科目范圍之內,就能報考該專業(類)。
東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李海雄分析指出,外語和選考科目一年有2次考試機會,這就給了高考考生更多的機會和選擇權,有效緩解和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高校在錄取時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學校”志愿,按專業(類)平行投檔,高校確定和提前公布專業(類)選考科目范圍和其他選拔條件,擇優錄取。也就是說一名考生有機會多次投檔,這種錄取方式使高校和考生都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浙江考生的選考科目范圍比上海考生多了一門“技術”,使得考試的兼容性更強,更適合向應用型本科轉化的高校錄取學生。
選考成績錄取使用將更靈活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主要亮點:高考科目3+3模式,外語可考兩次。具體內容包括:不分文理;外語有兩次考試機會;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選考3門,選考5月考試;語數外每門150分;選考科目分等級打分,每門最高70分,最低40分,總分66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區別;2014級高一開始實施。
普通本科院校可從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學科大類(或專業)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對于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學校,學生在報考該校時無科目限制。對于符合報考條件并達到學校投檔分數線的學生,高等學校可分學科大類(或專業)提出優先錄取的條件。
李海雄表示,雖然和浙江的改革方案相比,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選考科目的比重相對較小,而且高中生只能參加一次考試。不過在錄取方式上,上海的改革方案進一步加大了高校的自主權,也增加了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被選拔錄取的機會。高校可以對考生的單科成績提出要求,換句話說,如果一名考生的單科成績符合高校專業要求,即使總分低于其他考生,也有可能被錄取。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