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選院校須重軟實力忌僅看名氣(2)
二、考生要看重高校的軟實力
高校的軟實力是指辦學精神、治學理念、傳統特色、校風學風等,反映了一所高校理想和價值追求。具體可認定為:
1.是否底蘊深厚
大學尤其一些高校在發展的歷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發展定位,構成了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大學精神”。如“北大精神”。蔡元培把她概括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蔣夢麟認為是“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的精神,當時北大精神被認為是“愛國主義” 和“學術自由精神”。清華大學是 “明恥圖強”的愛國奉獻精神。因1911年是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設立的清華學堂,學子曾沉痛地把母校比作“國恥紀念碑”。“明恥”就要“立志”, “雪恥”必需“圖強”,鑄就了清華大學精神的核心——“愛國奉獻”精神。從事實看,一些有實力的大學都具有其深厚的辦學底蘊。
2.是否重視德育
高校德育至關重要,把德育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這是關系到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對于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然起到主導性的決定作用。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使學校傳統的美德特色教育在各學科滲透中增添新的德育內涵。鼓勵、引導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即保證了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是大學辦學的首要和培養人才的根本。
3.是否凝聚人心
高校軟實力獨到的辦學理念,獨樹一幟的辦學精神,即是凝聚人心的保證。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只要大家團結,就能把學辦好。不管是哪一任領導,也不管是哪一院系教工,無論是教授、專家、學生都要統一到學校的辦學“理念”、“精神”之下,齊心、向心、誠心、愛心,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領導、教職員工、學生都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意志統一,和衷共濟,奮發努力,形成一支團結、向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隊伍,全校形成一個強大的“磁力場”,聚力、合力、同力,焉有大學辦不好之理?凝聚人心,是辦好一所大學必不可少的關鍵基本條件。
4.是否文化傳承
高校的文化傳承是將學校所創造的和既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一代人一代人的傳遞和承接,歷久接續。高校具雄厚的人才資源,文化傳承不僅限于以文字形式記錄在案,而口口相傳則更形象、生動、普遍,也流長。這是文化精神的延續,是比物質更能震撼人心的“無形財富”。如上海復旦大學以 “自由、多彩、向上”的校園文化而著稱。包括優良的校風學風、濃郁的學術氣息、自由爭鳴的思想、自主多元的選擇、開放包容的心態,經過110年的傳承逐漸養成了復旦人的“理想情懷、社會責任”和“理性精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高校的文化傳承具時間性、空間性和創造性,其育人的效果不只是取決于課本課程的學習,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方使大學生們成才、成就事業。每所高校的文化傳承,對其發展、市場競爭實力的提高皆具有現實的、重大的意義。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