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答疑:參考往年分數 填報志愿三注意
目前,填報高考志愿主要有4種模式,但無論在哪種模式下,各高校各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都是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資料。這篇文章不僅解讀了4種模式的大同小異之處,還幫考生家長解決了“如何獲取往年分數資料”“參考往年分數要注意哪些細節”等問題,相信對考生家長填報志愿很有幫助。
一、志愿模式多樣化
目前,在填報高校志愿時,全國共有4種模式,分別是順序志愿、完全平行志愿、部分平行志愿及實時動態志愿。主要特點如下:
順序志愿模式是指每個批次下設有不同投檔時間段的幾個志愿,每個志愿只能填報一所高校。順序志愿填報方式的特點是“志愿優先、依照分數”,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為錄取投檔的要素,地滿足考生的志愿要求。目前黑龍江、青海采用這種志愿填報方式。
完全平行志愿模式是每個批次只設置一個平行院校志愿和一個征集院校志愿,每個志愿可以填報若干個學校志愿(通常以A、B、C排序,稱為A院校、 B院校、C院校)的填報方式。完全平行志愿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省級招辦按上線考生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分數高的學生先投檔。具體某一個學生投檔時,先看其成績是否夠A院校提檔線;如不夠,再看B院校;如此類推,直到檢索到考生分數符合的志愿院校后,將其投檔至該院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生的其它志愿。
部分平行志愿模式是指在一個批次中志愿只能報一所高校,后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可以填報多所高校,又稱“小平行”志愿,可以說是傳統的順序志愿與平行志愿的結合。目前北京、甘肅、山東等省份實行的是這種志愿填報模式。
實時動態志愿模式是由省級招辦規定一定分數段的考生在某一時間段內進行網上填報志愿,同時可實時查詢到所報學校、專業的學生人數及各自的投檔分數,并能根據報考態勢的變化實時調整自己的高考志愿決策。該模式僅在內蒙古實行。
二、大同小異填志愿
面對類型多樣的志愿填報模式,考生家長不必苦惱,高考志愿填報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不同志愿模式在填報時的大同小異。
1.志愿填報的大同之處
無論哪種志愿填報模式,也不論填報學校志愿,還是專業志愿,有兩個共通的基本原則:一是志愿至關重要,二是合理拉開梯度。
(1)志愿至關重要
對于順序志愿及部分平行志愿模式,如果報考志愿的考生上線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生源充足,學校一般不再錄取第二、第三志愿考生,除非單獨預留二志愿的招生計劃;對于平行志愿模式,雖然大部分省份會設定一個征集志愿的機會,但因為考生在一志愿可以填報好幾所平行院校,90%以上的院校和專業在一志愿錄取階段都能完成招生計劃,就不再進入征集志愿行列。從高校角度上看,各個院校都愿意錄取志愿的考生,這樣的考生到校后專業情緒較少,能夠安心學習,成才可能性大。因此,考生需要慎重填報志愿,若志愿填報不當,不僅可能不會被理想的學校和專業錄取,甚至可能落榜。
(2)拉開梯度必不可少
一般來說,形成梯度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種是人為因素,各高校在制定當年招生政策時,會詳細說明院校及專業的錄取級差。
院校志愿級差主要是部分高校在接受二志愿高分考生時,對于二志愿錄取分數的要求。比如北林大今年在京預留了12個計劃,在志愿已經錄滿的情況下,用于接受高分二志愿考生,要求和一志愿的分數級差在50分以上。
專業級差是部分高校在錄取專業時采取的一種錄取原則,以北林大為例,專業級差為3、1、0,即專業和第二專業之間的級差為3分,第二專業和第三專業之間的級差為1分,后續專業之間無級差。考生所報的專業不能被錄取時,減去3分,插入考生隊列中重新排隊看能否被第二專業錄取;若第二專業依然無法錄取,減去1分看能否被第三專業錄取;以此類推。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