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答疑:參考往年分數 填報志愿三注意(2)
另外一種是自然因素,知名高校或熱門專業由于社會認可度高,報考人數眾多而錄取分數較高,反之則較低。院校之間、專業之間自然形成比較明顯的梯度。
因此,考生在報考院校及專業志愿時一定要從高到低拉開檔次,形成梯度。一般說來,梯度越大,錄取的可能越大,但梯度太大又容易使志愿報得太低,造成所謂的分數“浪費”,故在拉開梯度的同時須保持合適的梯度。
2.志愿填報的小異之別
對于不同的志愿模式,除了大同之處,還有各自的小異之別,在填報志愿時存在一定差異性。對于順序志愿及部分平行志愿模式的省份,志愿要慎重填報稍微保守,以進學校為目的進行選擇。報考時除了要參考意向院校近幾年的錄取情況,還要將模考成績和高考成績作為參考的主要依據。對于完全平行志愿省份,在填報時,可以稍具冒險精神,按照“院校沖一沖,第二院校保一保,第三院校穩一穩,還有機會墊一墊”的原則填報。對于實時動態志愿模式的省份,考生一定要提前做好信息收集的準備工作,合理劃定適合自己分數及興趣的院校及專業范圍,報考期間密切關注省級招辦實時反饋的志愿報考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三、分數資料哪里找
報考志愿時,各高校各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是重要的參考資料。一般而言,這些資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一是高校招生網。各高校招生網上一般會公布往年的錄取情況,高校提供的數據比較準確,參考價值也很大。二是高校招生宣傳材料,各高校每年都會準備一些紙質的招生宣傳材料,用于郵寄給中學或者參加一些招生咨詢活動。招生宣傳材料中一般會包含招生計劃及往年的錄取分數等信息。三是省(市)招辦提供的報考志愿相關材料,比如北京市招辦每年給考生發放的《錄取分數分布統計》(俗稱“大本”)。這些官方數據有一定權威性,參考價值大。有些省(市)招辦提供的數據里面可能會包含一些特殊類型學生的錄取分數,要注意篩除。
目前有很多媒體為吸引眼球,會轉載各個高校往年的錄取情況,轉載之后的數據可能會出現錯誤或者不能做到實時更新,容易對考生形成誤導,因此考生要注意數據來源。
四、細節問題要注意
考生在參考往年錄取分數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問題。
1. 加分是否認可。各高校對于省(市)招辦規定的政策性加分認可范圍不一樣,考生需要提前了解。以北林大為例,我校在提檔進學校和錄取進專業時都認可政策性加分,實行一加到底的政策;而很多高校實行加分提檔,實考分進專業的情況。
2. 有無小分要求。有些院校或者專業在錄取時除了按照高考總分錄取外,還有單科的分數要求。比如,考生要了解報考院校的語言類專業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對英語成績是否有要求,還要了解一些理工科專業對數學、物理是否有要求等。
3. 同分如何比較。考生還要了解同分情況下的錄取原則。既要了解各省(市)級招辦的政策,如江蘇省每年同分的考生比較多,省招辦在同分投檔時有一定的規則。還要了解各高校的相關政策,比如北林大招生章程中規定“高考成績總分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實考分數高的考生、相關科目分數高的考生及學科競賽、科技發明創造、體育比賽獲獎的考生” 。
以上這些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相應規定,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前要細讀招生章程,將和錄取密切相關的內容重點標注出來,切莫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