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課時訓練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小編準備了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課時訓練,希望你喜歡。
1.梭倫出走的主要原因是【】
A.梭倫厭倦了政治斗爭B.梭倫改革未能消除雅典社會的主要矛盾
C.梭倫改革遭到舊貴族的反對D.梭倫建立?主政治未成功
2.下列關于庇西特拉圖?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憑借武力奪取政權B.廢除了梭倫的改革成果
C.打擊了貴族勢力D.提高了平民的經濟地位
3.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的是【】
A.梭倫改革 B.庇西特拉圖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4.使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的是【】
A.梭倫改革B.克利提斯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公民大會的恢復
5.克里斯提尼改革【】
A.使雅典開始走上奴役外邦的道路B.是建立在庇西特拉圖?主政治的基礎上的
C.是對梭倫改革的繼承和發展D.延緩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6.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是【】
A.資產階級民主政治B.封建貴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治D.奴隸主民主政治
7.下列對梭倫改革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貴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約B.解除了債務奴隸制對平民的威脅
C.打破了貴族對司法審判權的長期壟斷D.財產等級制度改革使雅典實現了民主政治
8.穿越時光隧道,回到梭倫時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公民正在抽簽選舉公民陪審法庭的審判員B公民步行進城參加公民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C.公民大會正在討論軍國大事,出現了唇槍舌戰、相互駁詰的場面
D.公民正在陶片上寫下他們認為的危險分子,獲得六千票以上的人將被放逐國外
9、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發點是以地域組織代替氏族組織,設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個血緣部落。這項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貴族對地方政權的控制,促進不同部落之間公民的融合。
在劃分新行政區的基礎上,克里斯提尼進一步改造國家政權機構。他創立新的五百人會議代替原來的四百人會議。新會議由500人組成,每部落選出50人參加,議員名額依各居住區公民人數按比例分配,從而創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選舉法。議員的當選沒有財產資格限制,30歲以上的公民均可成為候選人。選舉采取抽簽方式,由運氣或神意來決定。當選議員可以連選連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擔任兩屆議員。
------摘自新課標教材岳麓版必修1《教師教學用書》
回答:
(1)梭倫改革財產等級制度在削弱氏族貴族勢力作用方面,與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哪項措施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為什么?
(2)在國家權力機構和公民參政議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倫改革有何具體的進步措施?
(3)用抽簽的方式來選拔議員,體現出怎樣的民主原則?有何弊端?
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課時訓練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課時訓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