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高二第一單元訓練題及答案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歷史是經驗、教訓、借鑒,是過去的沉 淀,是未來的導向;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歷史高二第一單元訓練題,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育路教育網一直陪伴您。
一、單項選擇題
1.北京故宮紫禁城里的每一個“宮”都懸掛有一塊匾,好多匾上面有4字成語,非常之經典。下圖是故宮里的一塊牌匾,其中蘊含的思想來自于 (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 法家
2.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 , “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 , “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 , “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流派 (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論語•鄉黨篇》中記載:有一次,孔子家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著焦土斷垣,急切地問:“傷人乎?”不問馬。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張 ( )
A.克己復禮 B.性善主張
C.仁者愛人 D.兼愛主張
4.孔于思想中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的是①“仁者,愛人②貴賤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無類”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對推動我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貢獻最大的是 ( )
A.“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C.“知之為知之”的學習態度 D.“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
6.某班在編演歷史短劇《諸子百家論治國》時,扮演孟子的同學所學的臺詞應當是( )
A.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7.錢偉長青年時期在美國大使館填寫簽證表的宗教信仰一欄目時,錢先生說:“我沒有宗教信仰”,美國官員說:“沒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這件事情說明 ( )
A.外國人一直把儒教當成中國的國教
B.有些外國人反儒學視為一種宗教
C.儒家應當積極向世界宗教推介自己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
8.在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演變過程中,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
( )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
9.漢代儒學對先秦儒學的發展主要表現在①限制君主的暴政②大一統思想③天人感應說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引文,符合宋明時期儒學思想的是 ( )
A.“夫盈宇宙者,無非物” B.“宇宙之間,一理而已”
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D.“天,有形之大者也”
11.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體運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
12.無數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論。下列人物組合與表中引文順序完全吻合的一組是
( )
A.朱 熹、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B.程 頤、朱 熹、李 贄、黃宗羲
C.王陽明、黃宗羲、董仲舒、顧炎武
D.王夫之、程 顥、王陽明、顧炎武
13.顧炎武認為,“王(陽明)學末流背離孔門為學宗旨,不習六藝,不綜當代之務,而專心于內,實乃內釋外儒之學,已非儒學之正宗。”從中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
A.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的學風 B.顧炎武批判“心學”的空談
C.顧炎武批判“心學”背棄了儒學 D.顧炎武主張廢除儒家思想
14.某思想家強調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
15.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點是①反傳統反教條②反封建專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關于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和明清之際對君主專制的批判思想的評述,正確的是( )
A.都是從本質上否定君主專制 B.維護的階級利益相同
C.產生的歷史條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二、非選擇題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戰國后期,諸子已開始嘗試以自己的學說統一思想。……《呂氏春秋•不二》篇宣稱:“聽眾人議以治國,國危五日矣。”“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思想大一統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議秦始皇采取強硬措施)“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名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也,醫樂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下焚書之命,行偶語之刑”,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戰國時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學術空氣被窒息,廣袤的思想原野上,萬馬齊喑。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材料三 (董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弗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四 咸以孔子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然則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爭也,如歲時然,晝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雖使孔夫子復生于今,又不知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賞罰哉!
——李贄《藏書》
請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中國古代思想界怎樣的發展趨勢?原因何在?
(2)根據材料,為了順應上述趨勢,自戰國到西漢先后進行了哪些努力或采取了哪些措施?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如何評價秦漢時期的這種努力或措施的。
(3)根據材料三和四,概括他們各自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思想主張產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這兩個時期的地位怎樣?
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漢武帝)和他的近臣將所謂“儒術”擴展之后又延長,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權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種種理論與實踐的步驟。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約束,待人之寬厚,人本主義之精神,家人親族的團結和禮儀上的周到等等全部構成官僚集團行動上的規范。孟子所倡導的人民生計與國本攸關也毫無疑問地被尊重。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 四世紀儒家思想傳到日本,對日本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前后,一些維新思想家掀起了一場清算中華文化的潮流,說:漢字不方便,教育不實用,腐儒庸醫……他們為過去推崇儒家文化而慚愧、痛苦,主張全盤西化、“脫亞入歐”。
——劉景華 《東方的“西方”——日本國起落興衰的歷程》
材料三 “東亞現代性”雖然深受西歐和美國的影響.但卻不只是西方發展模式的翻版,(東亞各國)都和傳統有血肉相連的關系。在塑造東亞傳統方面起過決定性作用長達數世紀的儒家可發揮積極作用。
——杜維明《儒學創新的契機》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統治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結合隋唐時有關史實概括說明儒家文化對日本產生的積極影響。明治維新前后日本“清算中華文化”的實質何在?其文化觀、歷史觀是否正確,為什么?
(3)材料三是如何分析和認識儒家傳統在東亞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的?
第三單元測試
一、1. B 2. D 3. C 4. B 5. A 6. C 7. B 8. B
9. B 10. B 11. C 12.C 13. D 14. D 15. A 16. D
二、17.(1)趨勢:由百家爭鳴到思想統一。原因:國家由分裂割據到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加強。(2)努力:戰國時期,諸子努力用自己的學說統一思想;秦朝的焚書坑儒;西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評價:秦朝的焚書坑儒與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想通過思想上的統一,實現政治上的統一。但造成的影響不同:秦朝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西漢雖也有鉗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且擴大了儒學和推動了教育的發展。(3)思想主張:材料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材料四: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原因:漢初需要加強中央集權;明后期,隨著舊制度的衰落和新社會因素產生,出現了反對傳統儒家思想的思想家;地位:獨尊;受到懷疑(或批判)。
18.(1)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構成了官僚集團的行為規范;使封建政府關注百姓的生計。(2)積極影響:日本學習儒家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仿隋唐的制度發動大化改新,各級學校以儒學為本,仿漢字創日文,促使日本文明由落后到先進。實質:為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制造輿論。其文化觀、歷史觀不正確。絕對化地看待東西方文化,全盤否定傳統是片面的、虛無主義的。反思歷史應該持正確的態度和方法。(3)東亞現代化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學傳統在東亞現代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最后,希望育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歷史高二第一單元訓練題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人教版歷史高二第一單元訓練題及答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