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年高二歷史下冊《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后練習答案
學習是一個邊學新知識邊鞏固的過程,對學過的知識一定要多加練習,這樣才能進步,所以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后練習答案,供大家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
1.1912年,孫中山自豪地說,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舉也”里的“變局”和“創舉”指:
A.辛亥革命的爆發 B.清朝統治被推翻
C.中華民國成立 D.《臨時約法》的頒布
2.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創立了中華民國,在政治體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國家是:
A.美國 B.英國 C.俄國 D.日本
3.孫中山將解決土地問題引入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最早是在
A.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B.同盟會時期 C.武昌起義時期 D.興中會時期
4.1912年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
B.標志著清王朝統治的結束
C.宣布廢除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D.標志著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的誕生
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
①按照三民主義思想制定的 ②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③對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反對封建專制具有進步意義
A.①不正確,②③正確 B.①②③都正確
C.①②正確,③不正確 D.①③正確,②不正確
6.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這是因為
①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國人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 ④孫中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有關三民主義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民族主義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
C.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 D.民生主義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8.下列對三民主義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B.三民主義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
C.三民主義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D.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9.孫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義”作為三民主義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為
A.清王朝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 B.鑒于維新改良失敗的教訓
C.汲取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經驗 D.國內漢族與滿族的矛盾尖銳
10.南京臨時政府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它規定
A.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C.反帝和實現國內民族平等
D.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權
11.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大成果是
A.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
B.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C.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
D.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來
12.下列對1924年國民黨一大確定的新三民主義性質的表述中,最準確的是
A.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綱領 B.各革命階級聯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C.無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 D.中國人民自發的反帝斗爭綱領
13.孫中山在遺囑中說:“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這個遺囑的原則與孫中山以下哪一主張一致
A.興中會綱領 B.同盟會綱領 C.新三民主義 D.三大政策
14.三民主義的核心內容是
A.驅除韃虜 B.恢復中華 C.創立民國 D.平均地權
15.三民主義實踐的表現有
①武昌起義成功 ②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③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下列有關新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的突出特點,表述正確的是
A.提出反帝和國內民族平等 B.提倡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C.自由、平等、博愛 D.提出扶助農工、實行“耕者有其田”
17.對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的準確表述是
A.“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B.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C.1923年的《中國國民黨宣言》 D.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原則
18.新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最大特點是
A.反對滿洲貴族統治 B.反對封建統治 C.反對帝國主義壓迫 D.反對民族壓迫
19.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偉大功績不可磨滅,其依據不包括
A.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對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綱領起了指導作用
C.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
D.對國民大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非選擇題
2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試觀日本……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觀……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清政府,建設民國……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講
材料三:“這十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們貧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敗。”
——孫中山《中國之現狀及國民黨的改組》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之半殖民地之羈縛。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
——孫中山《至蘇聯遺書》1925年3月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
(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孫中山經歷了怎樣的思想轉變?(2分)
(2)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說明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做了哪些努力?(5分)
(3)依據材料三和材料四,說明孫中山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是什么?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什么?(3分)
21.閱讀下列關于孫中山民族主義的幾則材料。
材料一:(一)驅逐韃虜。今之滿洲……和中國多事,長驅入關,來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奴隸……滿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其政府,還我主權……(二)恢復中華。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的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民族的國家。
——1911年《軍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條約期滿為止。其締結于革命起事以后則否。……三、凡革命前滿政府所讓與各國國家或國家個人種種之權利,民國亦照舊尊重之,其在革命軍興起以后則否。
——1924年孫中山〈宣告各友邦書〉
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條約,如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適宜于關稅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犯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重要條約。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請回答:
(1)據材料一說明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什么?這種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誤?(6分)
(2)據材料二、三說明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態度有何區別?影響孫中山產生區別的主要歷史因素是什么?(7分)
(3)根據以上材料,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有什么變化?從中你得出怎樣的認識?(6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BDB 6——10ADCAA 11——15CBDCA 16——19BDCB
二、非選擇題
20.((共10分)1)從改良維新轉向暴力革命;(2分)
(2)理論上,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實踐上,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推動了三民主義的進一步傳播;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后,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5分)
(3)最偉大的轉變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把舊三民主義重新闡發為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1分)
重大影響: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來。(2分)
21.(1)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統治,光復漢民族國家。(2分)局限:此時孫中山的民族主義還沒有提到反帝國主義。(2分)失誤:把國內的民族矛盾、民族問題與外國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滿族排擠到“中國”之外。(2分)
(2)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承認帝國主義在中國已取得的特權,承認不平等條約;1924年他則明確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4分)歷史因素:斗爭的屢次失敗,孫中山接受蘇俄的建議與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帶有反帝反封建內容的新三民主義。(3分)
(3)早期只反對滿洲貴族統治,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企望帝國主義支持中國革命,后來發展到較明確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等反帝斗爭的綱領。孫中山在探索救國道路的過程中認識不斷深入,反映出孫中山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6分)
以上就是育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后練習答案,大家還滿意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考試順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學年高二歷史下冊《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課后練習答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