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年高二歷史學科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步習題

2016-12-08 12:34:59 來源:精品學習網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下面為大家推薦了高二歷史學科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步習題,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1.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發刊詞中有這樣兩句話:“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民,方興未已。”作者“求變”主要針對(  )

  A.思想觀念         B.政治制度

  C.軍事技術 D.文化教育

  解析:選A。由時間“一戰期間”,刊物內容反映作者“求變”,可斷定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創刊,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故作者所主張的“求變”主要針對思想觀念。

  2.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他認為, “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眾之最高學府”,“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展”。這一主張最重要的影響是(  )

  A.活躍了思想,使學術興盛

  B.對舊勢力妥協,致使北大舊勢力猖獗

  C.不利于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

  D.保護了進步學術思想,促進了思想解放

  解析:選D。蔡元培在北大提倡學術思想自由在當時思想界復古逆流盛行的情況下發展,起到使新思想得以在北大傳播的作用。

  3.“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別任它烤壞了我。’屋子外躺著一個叫化子,咬緊了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可憐屋外與屋里,相隔只有一層薄紙!”這首詩名為《相隔一層紙》,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半農,發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號。這首詩反映出(  )

  ①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是早期白話詩的特點之一

  ②早期白話詩在寫作上講求“真率”與“質樸”

  ③反映了詩人對不公平制度的抨擊

  ④“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 信息的解讀和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掌握,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從“1917年”“新青年”這些字眼中可斷定,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確。

  4.在民國初年北京大學有個辜鴻銘的學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讀書在英國,取了個日本的東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長,是個“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妻是東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閱歷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積極派送留學生

  B.中國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國社會對外開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學歸國人員

  解析:選C。本題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關鍵信息是“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妻在東洋、官在北洋”。選項A只 是“學在西洋”的反映;選項B只與“妻在東洋”有關;選項D只與“官在北洋”有關,都不是材抖信息的全面反映,均排除。從該學者的經歷可判斷是與近代中國的開放政策相關的,故選項C正確。

  5.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茍有新民(指經過思想啟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權利責任意識的新國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

  ——梁啟超《新民說》(1902年)

  材料2:吾國之社會,其隆盛耶?抑將亡耶?……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陳六義……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根據材料1、2,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與“新青年”的原因。

  (2)根據材料2,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陳獨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3)根據以上材料,概括梁啟超“新民”理念與陳獨秀“新青年”理念之間的關系。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1、2的出處和時間提示判斷兩段言論出自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運動,材料本身提供的是作者的新認識,回答兩位作者提出這種新認識的原因需要回顧平時所學知識。第(2)問注意從材料中提煉、概括知識。第(3)問注意兩者關系要概括指明,同時說明時要有根有據——材料中作者觀點。

  答案:(1)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有名無實),使他們意識到,以舊國民、舊心理駕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須通過思想啟蒙改造國人意識,培育新的國民,為社會變革奠定基礎。

  (2)“新”在成為自主的、進步的、務實的、開放的、富于進取和科學精神的新青年。集中體現了民主與科學的時代精神。

  (3)梁啟超提出要建立新國家必須先培植新國民,突出了國民素質與國家興衰、社會進步之間的重要關聯。陳獨秀繼 承發展了梁啟超的“新民”思想,將目標具體鎖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實際。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歷史學科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步習題,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學年高二歷史學科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步習題”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少妇精品亚洲第一区 | 中文字幕丰满的少妇 | 三级国产99在线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 一本色道综合久久加勒比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