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種群和群落知識點總結
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fā)展和應用。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種群和群落知識點,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夯實基礎】
知識點一:種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記,要知道判斷)
知識點二:種群的特征
1、種群密度:(最基本特征)
概念:種群在單位面積或體積中的個體數(shù)就是種群密度。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⑴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以及活動能力差活動范圍較小的動物,如 。
※提醒復習:樣方大小的確定以及選取樣方的方法等相關知識。
⑵標志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主要是會計算!!!)
(3)燈光誘捕法:趨光性的昆蟲
2、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數(shù)量的重要因素
3、年齡組成:(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
①增長型:幼年個體多于老年個體;出生率>死亡率;增長;
②穩(wěn)定型:各年齡期個體數(shù)比例適中;出生率≈死亡率;穩(wěn)定;
③衰退型:老年個體多于幼年個體;出生率<死亡率;減少。
4、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
應用 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的性別比例,使其種群密度明顯降低。(屬于生物防治)
知識點三: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數(shù)學模型
1、概念:(略,無需記)
2、類型:數(shù)學模型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兩種,分別是 和 ,其中前者比較準確,后者更為 。
3、建立的步驟:(詳見教材P65,理解記憶)
知識點四:種群增長的兩大曲線: 曲線和 曲線
1、兩個曲線的對比: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比學習:①產(chǎn)生條件;②增長特點;③有無K值。
2、環(huán)境容納量:在 的情況下,一定 中所能維持的種群 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 。
應用:①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給瀕危動物更寬廣的生存空間,改善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從而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是保護它們的根本措施;②鼠害的控制方面。
3、種群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請復習我們補充的)
知識點五:群落的結構
1、群落的物種組成
(1) 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中 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3)一般來說,越靠近熱帶地區(qū),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
2、種間關系
★學習指導:結合教材P73圖4—10,理解四種種間關系的概念(不要記,理解后會判斷),重點掌握每種關系我們所介紹的數(shù)量坐標圖和能量關系圖,記住常見的例子。
3、群落的空間結構:
1、概念: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jù)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2、類型:
①垂直結構: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主要和 的利用有關;動物的分層現(xiàn)象依賴于植物,因為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chuàng)造了多樣的 和 。
②水平結構: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的密度也有差別,他們常呈 分布。(群落普遍都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一些常見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它們的決定因素要記牢)
知識點六: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不太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2、演替的類型及大致過程:演替的兩種類型是: 和 。
★學習指導:兩種演替的概念其實并不需要死記硬背,主要還是理解,重點是掌握兩種演替的區(qū)別,如:起點、時間、速度等,從而能夠正確判斷。但必須準確記憶教材中列舉的具體例子,初生演替有 、 、 上進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有 、 、 上進行的演替。
★教材P79圖4—14“裸巖上的初生演替的大致過程是: 。提醒大家,不要只背過程,每個過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也要認真看看,比如:最先在裸巖上定居的生物是 ,該生物能夠分泌 ,從而加速巖石的風化形成 。各種昆蟲和小動物開始進入發(fā)生在 階段。鳥類開始明顯增多發(fā)生在 階段。
★教材P80圖4—15“棄耕農(nóng)田上的次生演替的大致過程是: 。
3、人類活動對演替的影響:
影響結果: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 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4、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這樣做事為了處理好經(jīng)濟發(fā)展同 的關系,走 道路。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種群和群落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生物必修三種群和群落知識點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