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孟子
育路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 孟子”,為了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高二相關信息請關注育路教育網
孟子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孫子思的再傳弟子,也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
孟子在母親的教育下,用功讀書,學成以后以孔子的繼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歷列國,宣揚“仁政”、“王道”的主張,提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到過齊、宋、魯、滕、梁等國,見過梁惠王,齊宣王等君主。雖然受到了尊敬跟禮遇,可是因為被認為思想保守,不合當時潮流,又沒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經試圖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到了晚年,孟子回鄉講學,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從事著書的工作,寫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以及盡心。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兩篇,因此全書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論和事跡差不多都保存在這七篇之中
以上是育路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高二歷史 孟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孟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