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宋明理學課時訓練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反映的思想內核是
A.存天理,滅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發(fā)明本心
答案:A
2. (北京市通州區(qū)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萬物的本源 B.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C.儒家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答案:C
3. (吉林省長春十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
懷磊落,仁民愛物。其仁者境界與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強調獲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揚追求來世的幸福
C.強調要有強烈社會責任心 D.官揚追求自由的生活
答案:C
4. (福建省長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共同點有
①認為倫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導用道德標準支配人的行為 ③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 ④都堅持“性善論”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A
5. (廣東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從成語典故“醍醐灌頂”、“修身養(yǎng)性”、“三綱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影響的教派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6.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觀賞風景時,朋友問他,山中美麗的花樹,
它們自生自長,與人心感覺與否并無關系,你認為呢?他卻說:你來看此花樹,它才存在;你不來時,它是不存在的。在他們看來,花樹的存在與否,全以人的主觀感覺為轉移。這位思想家指的是
A.莊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陽明
答案:D
7. (江蘇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從《宋史》中出現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測他們深受當時哪種思潮的
影響?焦守節(jié)(卷261)、李克讓(卷270)、陳從信(卷277)、趙安仁(卷287)、錢端禮(卷385)、張忠恕(卷409)
A.佛學 B.法學 C.理學 D.道教
答案:C
8. (黑龍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學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學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學
C、儒家的倫理觀出現本質變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學闡釋儒學
答案:D
9. (山東省臨沂市09-10高二期中)一個書生攜帶了《四書章句集注》、《五經正義》等一大箱書籍上京
考,這種情景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A.西漢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答案:D
10. (海南省海南中學09-10高二期中)宋朝大儒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
開太平。”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反映了當時學者匡時濟世的理想追求
B體現了理學家們關注國計民生的價值取向
C說明理學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
D說明理學在當時有利于維護社會政局的穩(wěn)定
答案:C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歷史:宋明理學課時訓練”到: